◎古明章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近期在華盛頓會晤,會後聯合聲明強調雙方同盟關係,並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共對印太與臺海威脅,表達關切。布林肯與藍斯柏吉斯的聯合聲明,重申彼此作為北約盟邦的堅定夥伴關係,將持續深化各領域的合作,並強調兩國對自由、民主、法治等共同價值觀的承諾;同時繼續透過制裁等手段,追究俄國發動烏俄戰爭的責任,並承諾持續支持烏克蘭,協助基輔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也鼓勵盟邦效法,且再次敦促俄國自烏境撤軍、立即停止侵略戰爭。雙方還同意,7月於立陶宛舉行北約峰會前,共同努力強化北約對俄國的嚇阻與防禦能力。
加強軍備 抵抗外來侵略
立陶宛於1990年脫離前蘇聯,恢復獨立地位後,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2015年成為歐元區國家,其外交政策為注重北約合作、反對專制政權,爭取美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立陶宛大力支持烏克蘭,同時對於受到中共威脅的臺灣感同身受,成為近年最友臺的國家,其小國大戰略值得觀摩學習。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3國中面積最大者,位於東歐,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為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則與俄羅斯在歐洲的飛地加里寧格勒接壤、西與瑞典隔海相望,在拉脫維亞和俄羅斯之間、白俄羅斯以西。面積為6萬5300平方公里,人口則因高齡化、外移等因素,從2001年的350萬人降至現今約279萬人,其中立陶宛人占8成5,是歐洲族群關係中,較為單純的國家。
立陶宛在歷史上透過結盟和征服,領土擴展到今日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14世紀末,是歐洲最大的國家。1386 年與波蘭結盟, 1569 年和波蘭合併為波蘭與立陶宛聯邦,一度是歐洲強權,直到1795年滅亡,慘被周邊國家瓜分,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獲獨立,但1940年再被蘇聯併吞。
1990年3月 11 日,立陶宛成為第一個宣布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莫斯科當局直到1991年9月才承認,最後一批俄羅斯軍隊於1993年撤出。立陶宛於2001 年 5 月加入世貿組織, 2004 年春季加入北約和歐盟,2015 年加入歐元區,並於 2018 年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立陶宛曾於2008年終止徵兵,但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翌年恢復徵兵,武裝部隊包括主力的陸軍及海軍、空軍外,還有精良的特種作戰部隊,現役軍人1萬6000人,後備軍力1萬5000人,準軍事部隊約11000人,戰機10架、運輸機5架、直升機5架,裝甲車572 輛、自走砲21輛、牽引式火砲54輛、軍艦11艘和巡邏艇4艘。後備部隊由國防志願軍指揮,最受人關注的是非正規軍隊的全國步槍兵聯盟,連立陶宛總理都加入,步槍兵聯盟受到國家支持,由公民主動加入,想為國防盡一分心力的民眾都可參加。
聯美歐抗俄 外交政策核心
立陶宛是半總統制國家,總統為三軍統師,任期5年,現任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於2019年上任,主要職權是國防、外交,而國會有141席, 2020年國會選舉結果由「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獲勝,於議會中拿下50個席次;該黨與自由黨及立陶宛共和國自由運動黨組成過半數新執政聯盟 ,執政至今。
立陶宛與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相鄰,成為烏俄戰爭的前線。過去,立陶宛前往加里寧格勒,等於是在蘇聯國內旅行,在前蘇聯解體後,立陶宛獨立、波蘭脫離華沙公約組織,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國土分離。
俄羅斯由位於立陶宛與波蘭邊界上的蘇瓦基走廊連結加里寧格勒,在烏俄戰爭中,立陶宛宣布嚴格遵守制裁俄羅斯貨品的禁令,禁止制裁名單上的貨品經由該國運往加里寧格勒,立刻引起俄羅斯的激烈反彈;俄羅斯物資無法送進加里寧格勒,讓立陶宛和俄羅斯關係更加惡化。
美國總統拜登於2月在波蘭首都華沙會晤北約東翼布加勒斯特9國集團領袖,布加勒斯特9國組織於2015年因應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而成立,由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波蘭的海3小國與波蘭、保加利亞、捷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組成。
全力援烏 對抗俄羅斯
在烏俄戰爭持續下,這些北約東翼國家擔心將成為下一個侵略對象,拜登矢言會捍衛北約每一寸土地;瑙塞達則向拜登表示,北約應在波羅的海國家部署高機動砲兵火砲系統或攻擊直升機等軍備,以因應俄國的軍事威脅。而北約7月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峰會,討論烏克蘭取得北約會籍等問題,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計畫參加,屆時會再成為全球焦點。
曾深受亡國之痛,1990年才脫離蘇聯重新獨立的立陶宛,獨立以來一直採取抗衡俄羅斯的立場,波羅的海3國在烏俄戰爭中有高度憂患意識,保衛烏克蘭形同保衛自己的邊境。此前,在獲得美國批准後,立陶宛即與其他波羅的海3國,開始向烏克蘭運送歐美製武器,支援對抗俄羅斯侵略。立陶宛也持續出錢出力,烏克蘭新兵的訓練在立陶宛進行,武裝部隊則對立陶宛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此外年初慈善活動,立陶宛民眾1個月內為烏克蘭籌集約 1400 萬歐元(約4.5億元新臺幣)將用於購置軍用雷達。
立陶宛基於共同抵抗威權國家,「反中」路線近年日趨明顯。2019 年 8 月,首都維爾紐斯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集會,因疑似遭中共大使館策動的群眾鬧場,讓立陶宛更加提高警覺;國會更在譴責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種族滅絕後,率先退出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17+1 」合作機制。
反「中」先鋒 與我經貿緊密
近年,立陶宛強烈的抗「中」友臺。不只關切中共軍機持續擾臺,也在世衛大會(WHA)上為臺灣發聲,前年6 月和 9 月,且兩度贈送我國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並讓我國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同時也在臺北設立立陶宛代表處。
立陶宛雖非全球主要經濟體,但人民平均所得甚高,雷射科技、生物科技具備競爭優勢,今年,18 家立陶宛業者與近 60 家臺灣業者媒合,合作領域涵蓋食品、物流等,促成約 2588 萬美元商機,臺灣與立陶宛的經貿關係更緊密,成為歐洲最友臺國家之一。
立陶宛國會議員1月訪臺時表示,臺灣、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地緣政治三角聯盟」正在形成,不可否認3 國都面臨地緣上強權國家的威脅, 立陶宛強化國防、積極融入北約體系,在面對俄羅斯威脅上,則先自助強化全民防衛體系,再聯合美歐的民主國家結盟路線,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值得借鏡。
(作者為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