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01 

社論

【社論】緬懷飛虎精神 遏制威權維護和平

 今天是「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成立82週年紀念日。這支又稱「飛虎隊」的美籍志願隊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我國空軍攜手對抗日本軍閥,不僅寫下我國空軍史上的一段佳話,更彰顯華美兩國共同遏制霸權侵略的精神。近年印太地區面臨來自中共威權擴張的嚴峻威脅,尤須重拾82年前的合作精神,保障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回顧這段歷史,格外具有意義。

 民國26年初,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上尉飛官陳納德獲聘為中華民國空軍顧問,協助我國發展空軍及訓練飛行員,並且返回美國宣傳我國對日抗戰。當時飛虎隊招募了一批與我國空軍協同作戰的美國飛行員,這些美籍飛行員在抗日期間對強化我國空防,提供了重大建樹。陳納德退役後並未離開我國,反而在民國38年我政府轉進來臺之後,繼續協助政府組織民航局,並擔任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直轄空運隊暨隨後改組為控股公司的董事長,成為強化華美關係的堅定支持者。

 陳納德無論是在戰時協助我國發展空軍,或者戰後強化華美外交關係,都印證了兩國合作最堅定的基石,這是來自民間、由下而上的交流和共享價值。然而,政府的大力支持,仍然是國與國之間相互合作,不能缺乏的元素。「飛虎隊」的成立及日後兩國飛行員共同對抗日本空軍,都是來自於美國政府的支持。陳納德返美宣傳時,獲得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意,美國現役、退役及備役軍人改變身分後,即可到我國作戰,這讓我國在招募美籍飛行員方面獲得極大的便利。羅斯福進一步於1941年與我國達成協議,允許美國預備役軍人和陸軍航空隊,以及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組「退役人員」來華參加戰鬥,並同意我國利用美國《租借法案》款項購買美國戰鬥機。這些實質性的支持,都是對日抗戰十分重要的助力。

 「飛虎隊」彰顯華美對抗強權的侵略歷史,在遏制中共擴張、確保印太和平,也具有重要意義。現在的中共如同二戰之前的日本,都是依托西方技術與貿易而崛起的強權,最後都是在強烈的霸權慾望下,成為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亂源。美國國防部去年10月公布的最新《國防戰略報告》指出,中共正憑藉經濟與軍事等實力霸凌鄰邦,目的在重塑符合其利益的印太地區與國際秩序。中共的擴張不僅威脅臺海和平,其野心甚至還擴及東海與南海。美國五角大廈總結:「北京是唯一想要改變國際秩序,且愈來愈具有改變國際秩序手段的競爭對手。」

 面對中共對印太區域及國際和平穩定的威脅,美國與我國必須重拾當年「飛虎隊」精神,共同阻挫中共的擴張意圖,而合作的起點即是確保臺海安全。因為臺灣位於北起千島群島、南至印尼的第一島鏈核心位置,這條島鏈在冷戰時期發揮了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擴張的重要功能,而臺灣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麥克阿瑟將軍稱為島鏈上「不沉的航空母艦」。

 與冷戰期間相較,臺灣如今的地位更顯重要,臺灣周邊一年有175萬架民航機通過,歐洲-東北亞海運占全球26%,印太海運占全球60%。因此,臺灣的安全不僅關係印太和平,也攸關全球穩定,只要美國與我國共同維持臺海安穩,就能對維持印太區域與全球穩定做出具體貢獻。

 當然,我們不能將維持臺海與國家安全的責任,完全寄托於其他國家,必須具有自我防衛的能力與決心。我國空軍在抗日期間的英勇精神,是今日國軍效法的典範。在抗日初期,我國空軍剛剛建立,沒有航空工業基礎,防空情報網尚未建立,人員訓練及經驗也不足;相對之下,日軍飛機數量是我國的數倍,且性能為當時世界軍機的佼佼者,加上日本航空工業已有30年的基礎,飛機可源源不斷生產,無耗損匱乏之虞。無論飛機性能數量,後勤裝備補給、人員訓練等,雙方差距極為懸殊。但我空軍面對劣勢非但沒有退縮,反而發揮以寡擊眾、有我無敵的精神,屢屢重創來襲日軍,留下「筧橋精神」的典範,供後人景仰與效法。

 雖然「飛虎隊」已成歷史,但華美合作對抗霸權的精神仍然延續至今,面對當下威權擴張逆流,審視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我們更應進一步聯合全世界自由民主國家,攜手維護世界和平,繼續擔當對抗野心侵略的前鋒。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