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敦怜
過完年後,阿姨在群組問了一個問題:「要安太歲了,哪家有新生兒報到?」這是外婆一直在做的事情,現在輪到阿姨來張羅。外婆離開我們七年了,雖然是九十三歲的高齡,大家還是很捨不得。
外婆有八個孩子,這些阿姨、舅舅們都各有幾個孩子,有的也各自成家。以往外婆還健在時,大約自臘月中旬起,她就會一一打電話問我們:「要幾塊年糕?要幾個發粿?」從那時開始,鄉下老家的廚房進入密集工作期,連我們這「孫輩」的都會領到一份,可以拜拜也可以直接吃。現在這工作是幾個阿姨接手,同樣詢問有幾家要年糕?要多少份?有時連親家需要的都一起做。
阿姨們不用打電話,成立一個LINE群組直接問,大家一一報上需求,從來不需要客氣。每年有兩次這樣的美食探問,端午的粽子在年中,春節的糕點在年末。我們要支付費用時也都被婉拒,阿姨們說:「外婆也沒收錢啊!」外公外婆靠著自己的老年津貼,還有一點點的農事,幾個孩子也都會不定時給老人家零用錢,他們常說自己很幸福,手邊不缺錢。
「安太歲」是外婆每年的「業務」,她會為所有的家人點燈,點燈的地點在鄉下老宅附近的寺廟,所以我們從來不需要特別留意今年的生肖是不是沖犯太歲。那間廟已經很多年了,信仰虔誠的外婆,有什麼疑難雜症就會去燒香拜拜,抽完籤之後請教師父,這些問事是不用花錢的。我曾跟著她去拜拜,聽過她問的問題,覺得那些根本就不是她該有的煩惱。像是姨丈考校長能不能順利?阿姨換工作能不能如願?表弟找房子,能不能找到好的地點?她詢問的都是對兒孫輩的擔憂與關心。
外婆為家人們點燈,那不是高高掛著的燈籠,是一個擺放在桌上的「太歲斗燈」,裡頭插著不同的法器,像是令旗、尺、劍、斗燈傘等,還有一支填寫家人名字的旗子。一年點一次,寺廟只收一點點香油錢。外婆離世之後的第一個過年,我們到廟裡拜拜,師父告訴我們,外婆幾乎每隔幾天就走進廟裡拜拜,她會特別到自家斗燈前,看一看裡頭的名字。我想,那時外婆一定是想著我們吧!
「太歲」是古代天文和占星的虛擬星,與歲星木星運行軌道相反,後來變成民間的信仰,演變成六十太歲星君,六十甲子干支各有一位星君輪值,今年甲辰龍年,太歲星君是「李誠大將軍」。他是元代的好官員,清廉仁慈又孝順,他在當官的時候,興辦學校,鼓勵耕種,讓當地有著良好的風氣。今年這一整年祂將輪值太歲,擔任大家的「守護神」。
看著LINE群組中親人的回報,我覺得外婆似乎根本沒有真正離去,尤其是春節期間,家人們特別能感受到她的愛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