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4 

副刊

【浮世集】待嫁女兒心

◎鄒敦怜

 走在山徑中,一隻彩羽鳥飛過,一顆果實掉落正好打在我的頭上,我有些懊惱,怎麼忘了戴頂帽子呢?一邊擦拭著頭髮,一邊自我解嘲:「還好是一顆果實,要是牠邊飛邊內急,那就……」,大夥兒聽了哈哈大笑,有人說了:「這鳥兒一定學過《詩經》,牠想跟你說『摽有梅,其實七兮。』……」大夥兒又捧腹大笑,原本的尷尬化作幽默。

 《詩經》裡有許多婚戀的篇章,其中〈國風.召南〉這首〈摽有梅〉,描寫待嫁女子的急切心聲。那女子觀察外頭的梅子樹,一遍遍的提醒著「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塈之」。眼看著樹上的梅子愈來愈少,她點名那些「庶士」: 「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謂之」,不要錯過良辰,現在也算是好時辰,你開口我就跟著你走了!女子含蓄卻又期待著,大概是被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根深柢固的思維影響著。

 記得剛成為職場新鮮人時,家長很樂意「介紹男朋友」給年輕女老師。某次有位家長問起,說他們學校有位害羞的男老師,想幫我倆牽紅線。我原本答應了,只可惜記錯了時間,「相親」的日期和大學插班考同一天,我前一天才急匆匆地向家長致歉。

 隔了幾個星期,那位家長來報訊:「老師,因為你沒空,我只好把同事介紹給小孩幼兒園的老師,那老師和你長得很像,臉圓圓的、個子也不高……」兩位老師一見鍾情,幾個月後的年底就結為連理。偶爾會這麼想,要是當年我如期赴約了呢?假如見面了,後面的故事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情節?

 曾有段時間,學校裡同樣都是年近三十的女老師,結伴加入當時很流行的「婚友社」。週末下班後大家認真的裝扮,就一起去「約會」。婚友社裡有許多適合談話的小空間,空間明亮潔淨,有著悠揚的背景音樂。會員彼此會先知道對方大致的資料,時間到了,專員就會帶著會員到專屬的會議室。每位排三十分鐘,假如有空的人,一個晚上可以認識四至五位異性朋友,如今回想那真是不可思議的活動。

 我們這群年輕的女老師,那些年一起赴約,隨後一起回到租屋處,回家後才是暢談評斷的時光。我們恣意的談論那些赴約的男孩們,有著憧憬也帶著期待,當然也會考量許多現實層面,與吟唱〈摽有梅〉那位女子的心情一模一樣。在那不確定能不能遇到另一半的尷尬年齡,幾個女孩的情誼支撐著彼此,是最難得的陪伴。

 一定要結婚嗎?至少在我的青春年代,「成家立業」是一般人的價值觀。很樂於見到現今社會已經有了改變,對於是否走入婚姻有更多包容。如今的年輕女孩,即使寂寞時哼唱著〈摽有梅〉,她們永遠可以主動的勇敢追求,也可以優雅的婉轉拒絕。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