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黃埔建校百年,本報於5月15日社論,詳述我國陸軍軍官學校在臺復校歷史與現今成長茁壯的發展,今日則再進一步說明,為何中共舉辦紀念黃埔百年活動,只是假藉回顧共同歷史名義,行「統戰」之實,國人應警惕與明辨。
陸軍官校於民國13年6月16日在廣州黃埔創建,而做為我國三軍各校共同根源,陸軍官校校史與國家發展歷史緊密相連。民國肇建初期,汲汲私利、未思國計民生的軍閥勢力割據大陸各地,國民政府苦無可信賴的軍事力量,乃依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理念,建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民國16年隨國民政府遷校南京,即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抗戰勝利後,民國35年於成都正式定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後因共黨叛亂竊據大陸,民國39年在鳳山復校。
從黃埔軍校師生與三軍將士內除軍閥、外抗強敵,到對抗共黨赤化、捍衛國祚法統的歷程可知,中華民國國軍憑藉的正是「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以及「親愛精誠」的共同校訓;在軍隊國家化的過程中,黃埔人守護臺海逾70年和平,為國家安定發展、民眾安居樂業,貢獻卓著。
時值陸軍官校建校百年,中共卻舉辦多場紀念活動,對照長久以來北京當局不願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以及刻意醜化、扭曲、捏造國軍建軍抗戰歷史,毀壞與國軍有關紀念史蹟,乃至於中共僭政後,早就撤銷、改編所有軍校,如成都陸軍官校最初即遭改稱為「第二野戰軍軍校」,現在更不斷在臺海惹事生非,可見其只是藉「兩岸黃埔情緣深厚」之名,行「統戰」之實。
四川「黃埔軍校同學會」主辦的「愛國革命—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主題展」,是中國大陸首場相關系列活動,從該省「政協」副主席稱,將發揮「黃埔同學會」橋梁紐帶作用,傳承發揚「黃埔精神」,持續深化對臺各領域交流的說法,即清楚呈現北京當局欲對黃埔袍澤、臺灣民眾施加慣用「統戰」伎倆的目的。中共意欲分化臺灣社會認知,拉攏、聯合「次要敵人」,以打擊「主要敵人」的「統戰」圖謀,溢於言表。
事實上,儘管中共「統戰」是常被討論的概念,但北京當局卻長期保持模糊定義,為的正是能根據情勢和政策需要,調整「統戰」的敵我關係界定。中共「統戰」理論源於蘇聯共產革命經驗,主要歸納於毛澤東的論述,強調敵我鬥爭應優先解決「主要矛盾」,故「次要矛盾」可視為團結對象。是以,「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成為「統戰」首要法則,保持獨立性則是第二法則,也因此,「統戰」目的是為鬥爭與確保中共的行動獨立。
在手法上,中共「統戰」仰賴輿論宣傳,由非官方或官方人士以非官方身分出面主導,與近年常受討論的「銳實力」與「認知作戰」概念高度重疊,體現在操弄訊息、分化社會群眾以擴大其人際網絡,協助攻擊「主要敵人」等方面。
以北京當局操作「黃埔同學會」的做法而言,1984年6月16日,中共以「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統一,振興中華」為宗旨,以「宣傳推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團結黃埔同學,促進兩岸交流」為任務,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受中共「中央統戰部」主管,設有會長辦公會議、宣傳部、臺港澳聯絡部等機構,負責對國軍退役將領「統戰」工作,以各種紀念活動為名義,邀請重要人士參加「黃埔論壇」、「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
從中共對臺文攻武嚇行徑可知,其主要敵人是中華民國政府與國軍現役官兵,次要敵人則是退役袍澤及眷屬;其藉由重建黃埔在陸歷史樣板,以具黃埔淵源人士為代理人,以「愛國精神」為號召,以謊言操弄輿論,試圖取得正當性,只是為假冒具「黃埔正統」地位、博取黃埔眷屬好感、製造臺灣社會矛盾,亟謀獲得支持。
其實,中共軍校不講黃埔精神,更無親愛精誠校訓,何來「黃埔正統」?何況,黃埔是捍衛和平的正義象徵,「八一」則是威脅和平的代表,如果中共要共同紀念黃埔,請先尊重中華民國,並立即停止破壞臺海穩定的舉動,再來正確且全面地論述國軍歷史。
我國陸軍軍官學校才是正統的黃埔軍校,無庸置疑!中共早已否定、破壞一切與黃埔有關事務,為「統戰」目的才又拼湊重建,只為偷換概念、盜竊歷史話語權,也是中共行之多年的「統戰」,以及「銳實力」、「認知作戰」和「灰色地帶行動」的混合產物。國人應堅定信念,識破中共的陰謀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