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5 

社論

【社論】建構無人機戰力 肆應未來戰場

 國防部日前於立院報告時指出,為因應我國無人機戰訓需求,預劃成立無人機訓練中心,期能訓練官兵熟悉無人機操作與戰術運用,使國軍於防衛作戰各階段,能有效整合無人機能量,應用於小部隊戰鬥、兵種協同戰術或軍(兵)種聯合作戰等,使戰力倍增。

 由於無人機具備零傷亡、低成本等特性,近年來世界各國大幅應用於軍事領域,並且在戰場中發揮極大效益。由於現代科技進步快速,其作戰效益早已跨越監偵範疇,在攻擊、電子戰、後勤等面向,皆有優異表現,類型亦擴展至無人陸上、水面及水下載具等,操作方式更朝向全自動與人工智慧(AI)取向,以達損小、效高與高度協作之目標。甚至,美國防部於2018年出版《美國陸軍無人機路徑圖2017-2042》時,便將「人機協同」訂為未來作戰發展需求。

 軍事專家稱無人機為「戰場規則改變者」,認為其作戰效益相當高。回顧戰史,過去攻擊方的成本通常遠高於防守方,若防守方整備充足,攻擊所獲戰果更不成比例,然無人機的軍事運用卻完全顛覆既有理論。

 以近期世界各地發生之戰爭與衝突為例,2019年沙烏地阿拉伯油田遭受胡塞運動組織無人機成功突襲;烏俄戰爭中,兩國亦利用無人機,破壞油田等關鍵基礎設施,甚至各國援烏之先進戰車也有部分遭到無人機擊毀;今年4月中旬,伊朗向以色列發射200多架自殺無人機,雖然有9成遭到攔截,然部分無人機仍成功入侵,證明其強大的滲透力。

 無人機的猝然突襲,往往能造成敵方防空系統失靈,且一般而言攔截率相當低。以效益言,一架造價僅1千美元之無人機,可以毀壞數千萬美元之現代化戰車,就算啟動防空系統攔截,仍會有漏網之魚。質言之,一枚鐵穹飛彈造價5萬美元,一枚愛國者3型飛彈發射成本高達370萬美元,若敵方採取無人機飽和攻擊,任何國家的防空系統必定無法承受。軍事專家認為,要有效反制無人機攻擊,應從周延教育、訓練、測考與研發機制著手,建立系統化訓練體系,並適切結合防衛作戰需求。

 一直以來,國軍依照「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指導,透過遠距制敵及重層削弱等手段,阻止中共進犯。在無人機作戰應用上,區分為聯戰、戰術及戰鬥層級,聯戰導控距離約150公里,部署於海、空軍,執行長時、遠程監偵任務;戰術導控距離為150-20公里之間,偵蒐判明敵登陸犯臺主力指向,提供聯合兵(火)力打擊行動;戰鬥導控距離為20公里以內,提供縱深戰鬥之情資獲得與即偵即打等需求,協力部隊加速無人機擊殺鏈。

 盱衡敵情威脅,我國成立無人機訓練專責單位勢在必行。究其目標,在使「無人機訓練機制化」,進訓官兵可藉由專業師資、場地、課程等,執行實戰化訓練,完備各類型無人機操作、戰技、戰術與維保技能,同時依據部隊駐地訓練計畫,由完訓返部學員擔任師資,全面普及化無人機訓練,使人人都成為無人機操作員,俾利防衛作戰無人機應用最大化,發揮不對稱戰力。

 隨著無人機產業普及化,通用零組件在坊間容易取得,使無人機製造技術門檻及成本相對較低,且具備部署快速特性。烏俄戰爭期間,烏國民眾在家簡單組裝無人機後,即能對敵軍實施自殺式攻擊,製造戰場恐慌,極具效益。借鏡相關經驗,未來我國無人機訓練中心課程設計,亦將包含無人機野戰急造技術,使官兵於服役期間及退役後,都可利用手邊資材製造,強化無人機作戰能量。

 專家認為,近期發生的國際軍事衝突,各式無人機攻擊不僅消耗敵方戰力,也令民眾神經緊繃,作戰效果宏大。為反制無人機,美國已於2020年成立「反無人機系統聯合辦公室」,旨在發展雷射、微波或電磁干擾等反制手段,並擴大與盟國共同舉辦反制無人機演習,尋求有效之反制手段。

 為使國防軍備不受制於他國,政府應戮力推動國防自主,透過與民間合作開發軍民通用科技,擴大對內採購武器系統,建立國內產業鏈。目前中科院結合國內產業研製「騰雲無人機」等5型軍規無人機,釋商比例達80%;經濟部亦整合國內無人機產業能量,開發「陸用型無人機」等6型軍用商規無人機,深耕產業發展。

 前瞻未來敵情威脅、防衛作戰運用與無人機科技發展現況,國防部成立專責無人機訓練中心後,必將強化無人機作戰與反制能力,同時推動國內軍工產業發展,達成國防與產業雙贏目標。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