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24 

社論

【社論】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成國際高度共識

 在義大利普利亞召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日前落幕,會後共同發表的聯合公報,連續第4年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首度納入支持我國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文字。除此之外,公報在許多方面提及中共,且表述的文字較之以往更為直接與堅定,顯示G7已將更多眼光移至印太,特別是中共,而包括臺海在內的東亞安全,已成為印太和全球和平穩定的基石。

 從歷史來看,G7前身是美國為因應第一次石油危機而創立的圖書館小組,最早由美、英、法、西德組成,隨後加入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早期G7主要聚焦國際經濟問題,自1980年代起,則擴展至國際政治等非經濟議題。雖然1997年俄羅斯加入成為G8,但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即被凍結成員資格,G8又回到G7。從G7的發展史來看,組成的7個國家都具有2大特點,一是經濟發達,二是民主體制,這使得G7除了重視經濟議題,也重視自由民主與人權等普世價值。

 雖然G7占全球GDP的比率,已從最高峰時期的70%降至目前的40%,讓一些人質疑該組織的代表性和權威性。但從2個方面來看,G7仍舊扮演重要的全球角色。首先,雖然該組織只有7個成員國,但實際上每次G7峰會歐盟執委會主席,以及理事會主席,都是代表歐盟參加,可見其身分上的重要性;其次,每次峰會都會邀請不同國家元首出席,例如今年峰會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印度、巴西、土耳其、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元首和教宗便獲邀參與,顯示G7有足夠的代表性和權威性,亦使G7的國際議題立場深受全球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之前,G7從未觸及臺海議題,但該年在英國康瓦爾舉行的峰會,會後的聯合公報首度提到臺海,並且「強調臺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當年除了G7強調臺海和平,包括美日元首峰會、美韓元首峰會、歐日領袖峰會、G7外長會議,以及日澳2+2會談等,都強調同樣的立場。此後,多個雙邊與多邊機制和組織,均反覆重申對臺海和平的重視,G7更是連續4年重申同一立場,顯示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已成為世界主要民主國家的高度共識。

 同樣值得重視的,是G7峰會首度公開支持我國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大會(WH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技術性會議。與臺海議題一樣,這並非僅是G7立場,而是反映國際輿論的心聲。今年5月舉辦的世界衛生大會期間,除了我國12個友邦向WHO提案,要求邀請我國參與世衛大會,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洲、法國、德國、立陶宛、捷克、盧森堡、愛沙尼亞、紐西蘭、拉脫維亞等,均聲援我國。

 除了G7之外,其他國家也透過聯合行動,展現支持我國立場,包括英澳外交暨國防部長會談聯合聲明、法澳外交暨國防部長會談聯合聲明、美國及立陶宛外長聯合聲明等,顯示我國的國際空間正義,受到舉世各國愈來愈多的關注。

 相對於G7對臺海安全和臺灣的重視,G7對中共益發咄咄逼人的態勢和罔顧國際秩序,也提出警告和譴責。在安全問題上主要來自2個方面,一是中共在烏俄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G7要求中共「停止提供(俄羅斯)武器零組件及設備在內的軍民兩用材料」,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在華府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也表達同樣立場。史托騰柏格甚至明白表示,「中共不能魚與熊掌兼得」,顯示中共與西方國家在烏俄戰爭的對立益加激烈。

 對於東海和南海情勢,G7重申堅決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也反對中共在南海派遣海警及海上民兵,妨礙其他國家行使公海航行自由。這是歷年來G7對中共最直接與針對性的文字,顯示中共任意以武力謀取單方霸權與利益,已成為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最大亂源。而這一條北自東海、中經臺海,向南延伸至南海的東亞海上弧線,已成為歐洲烏俄戰爭、中東以巴衝突之外,最具威脅性的熱點區域,意謂中共野心若不能予以遏制,印太和全球和平就永無寧日。

 在地緣政治問題日益凸出,國際向現實主義傾斜的趨勢下,無論接不接受,「新冷戰」格局已漸漸浮現,這從G7和西方國家對中共和俄羅斯的尖銳批評,以及俄「中」主導對現行國際秩序的破壞中明顯可見。在此變局中,我國必須與理念相近國家緊密結合共同應對,這既是維護我國安全與利益的關鍵,也是守護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等普世價值的關鍵。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