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19 

生活

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照見全球人權實踐挑戰
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今日登場,圖為臺灣導演蘇奕瑄《青春並不溫柔》,改編90年代學生爭取創作自由而罷課的歷史事件。(文化部提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文化部第8屆「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今(19)日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以「真相,在路上 凝視,在當下」為主題,透過「性別平權」及「人權廣角鏡」雙單元,精選10部海內外佳作,用影像照見人權之路,探討全球各地人權實踐所面臨挑戰;其中6部為臺灣首映,涵蓋性別平權、戰爭人權、歷史正義、解殖與族群認同、文物返還新聞自由等豐富議題。

 「性別平權」單元將放映4部影片,透過影像深掘,揭示「真相」就「在路上」,包括菲裔美籍紀錄片導演雷蒙娜・狄亞茲(Ramona S. DIAZ)的《粉紅革命》,記錄2022年菲律賓總統選舉期間,女性候選人萊妮・羅貝多與記者(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麗亞・瑞薩如何對抗獨裁政權鋪天蓋地的虛假訊息,以及社會上滿滿的性別歧視,從中看見女性草根的力量。

 《小嫉妒》透過一個法國白人女孩與非裔保姆之間的情感連結,呈現親子關係與種族、階級間的另種想像;《由宇子的天秤》啟發自社會真實事件,導演春本雄二郎在挖掘媒體黑暗面,也犀利逼問社會在道德兩難下的選擇;臺灣導演蘇奕瑄《青春並不溫柔》,改編90年代學生爭取創作自由而罷課的歷史事件,在沸騰的時代裡看見青春與民主的微光。

 「人權廣角鏡」單元則以「凝視.在當下」為核心選映6部影片,聚焦戰爭衝突下政府暴力的殘酷無情,以及因此飽受磨難的生命個體,其中包括記錄以巴衝突的《生命有愛》、《你的國,我的家》及深入烏俄戰場的《戰場日記》,見證戰爭的意義,看見仇恨消除的不易,並透過《我們與俄的距離》呈現為發掘戰爭真相、捍衛新聞自由而與政府為敵的人權運動者們奮鬥的身影。

 榮獲2024年柏林影展金熊獎的《達荷美:祖靈歸來》,則透過記錄法國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在2021年將所藏26件文物返還給非洲貝南共和國(舊名:達荷美)的過程,提出對於當代解殖思潮的省思。

 另外,還有以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一間小學校的哲學課程做為記錄對象的《柏拉圖少年》,從訓練學生獨立思辨的過程中,找到生命和心靈的自由出路,看見階級翻轉的可能。

 文化部表示,今年主影展分臺北場、高雄場、臺中場,嚴選10部國際佳作,激發觀眾對人權議題的關注。臺北場即起至9月22日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放映;高雄場9月26日至29日高雄市電影館放映;最終場臺中場9月30日至10月5日於臺中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登場。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