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德
夫戰爭之事,其道多端。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安全」向來為人們所關切,沒有「安全」就沒有生存與發展的條件,人們常會為了形塑國家的發展願景,而以維持安全環境作基本訴求。簡言之,安全的本意,就是「沒有危險」或「安全情勢不受威脅」。從歷史視角來看,人們對戰爭的認識,是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而國防為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凝聚國人的國家認同與國家意識、確保國家安全,為世界各國所追求的目標。
增進國防知識 確維國安
國防事務內涵至為廣泛,必須結合軍隊與全民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全民國防教育乃是透過不同型態的教育內涵,提高全民憂患意識,整合全民總體資源,強化國防建設、增強國防實力,並結合災害防救,達到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目的。全民國防教育之價值,在使國民能理性思考國家的處境,體認在國家安全前提下,個人才能安居樂業;全民共同參與國防事務,才能抵禦外侮,謀求國家安定與發展。因此,讓每位國民具備全民國防的概念,不僅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是國人必須面對與了解的重要課題。
教育,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一系列全民國防教育活動的意義,在於透過軍民互動,提升國人對國防安全的正確認知,讓民眾了解國軍建軍備戰的任務與使命,進而支持國防、參與國防,最終達成強化我國總體戰力目標。依據《全民國防教育法》,學校教育應與其他國防教育措施共同「增進全民之國防知識及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健全國防發展,確保國家安全」。
我國為因應社會的變遷與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擘劃以素養為導向的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108學年度正式實施,至今邁入113學年度,希冀透過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實施,培育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呼應《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涵納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以全民國防教育領域課程目標為基礎,符合12年國教全人教育、終身學習及適性學習的基本理念。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全民國防教育,具承先啟後的特色,尤其在國中小的融入教學後,開始進入系統化的專門學科,又必須為大學全民國防課程奠定基礎。在12年國教「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下,課程綱要規劃,除基本國防素養做為繼續學習基礎外,還必須結合其他領域學科發展及學生需求,活化教學方式,以激勵學習動機,使學生樂意學習,才能達成《全民國防教育法》第1條所揭櫫「增進全民之國防知識及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健全國防發展,確保國家安全」之使命。
融合國民教育 培育未來人才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全民國防教育》開宗明義提及,國防為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凝聚國人的國家認同與國家意識、確保國家安全,為世界各國所追求的目標。由於國防事務內涵至為廣泛,必須結合軍隊與全民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全民國防教育乃是透過不同型態的教育內涵,提高全民憂患意識,整合全民總體資源,強化國防建設、增強國防實力,並結合災害防救,達到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目的。從教育立場而言,全民國防教育之價值,在使國民能理性思考國家處境,體認在國家安全前提下,個人才能安居樂業;全民共同參與國防事務,才能抵禦外侮,謀求國家安定與發展。
全民國防就教育層面而言,是透過政府各項施政,在學校教育中,形成一種具有戰略思維的全民國防教育。12年國民教育全民國防學科,在國小與國中方面,可透過融入方式,將全民國防理念自然結合相關課程,埋下全民國防的種子思維;高中階段,則可提供全民國防基本課程,培養國防知識;大學階段,可深入提供各項全民國防專業課程,誘發大學生未來參與國防,以利於國軍人才招募及國防部義務役役期調整宣導的推動。
全民國防教育課程,旨在透過培養學生對社會與國家的責任感,養成行動力,以實踐對國家的認同與支持,並建立謀求國家安全與發展之相關概念。長遠而言,亦著眼於培養未來之國防人才,為國防建設與國家安全奠定基礎。全民國防的重要並不是從今日開始,「寓國防於教育」的觀念自古已有,教育是國家百年樹人的大計,作育英才之根本要務,而教育理想是否能達成與落實,端賴國家整體教育結構、教育宗旨、教育原理、教育效能,以及教育體制的相互結合。
全民國防教育以全民國防、國際情勢、國防政策、防衛動員、國防科技為主軸,發展課程教學主要內涵,並以安全概念為核心,培養學生具備全民國防基本知能。在實務方面,則強化學生對於防衛動員與災害防救的相關概念及技能操作;校園災害防救課程內容結合在地情境,權衡各地災害風險之差異,發展因地制宜的教材與教學,以培養學生災害防救之能力。除了以國防知識與軍事訓練為其宗旨外,另一項作用在於防衛動員之知識與演練,為達全民防衛動員之準備,實現全民國防政策。「全民國防」係由軍事防衛與全民防衛兩項要素構成,全民防衛動員統合分配國家人力與物力,平時支援災害防救,戰時支援軍事作戰,且全民國防教育旨在增進全民國防知識,凝聚全民防衛國家之意識,以達鞏固國防、確保國家安全之目的。是以,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息息相關。
完善教育體制 實踐全民防衛
全民國防雖在維護國家安全上扮演重要角色,但要貫徹卻相當不易,關鍵在於要動員全民力量,必須先獲得全民支持,若不能建立全民的國防共識,或縱有共識卻普遍缺乏實踐能力,很容易淪為口號與空談。而國防共識的建立與技能的養成,必須依靠系統性的教育才能完整有效。「全民國防教育」因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期望透過系統性的教育,讓國民均能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共識,並具備基本防衛技能,才能在有需要時順利投入,在不同崗位各盡其責,奉獻所長。
強化自身國防戰力不但是多數國人認同的當務之急,面對中共步步進逼的威脅,強化國防戰力、提升全民防衛意識與建立共識刻不容緩,亦是我國因應中共新型態戰爭威脅,所應面對的最重要課題;而「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沒有「全民國防」的基礎,「國家安全」將難以實現。其中,「全民國防」教育理念的建構與實踐,基本上已與我國的戰略構想相結合,因為全民國防是國家力量的來源,也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有效途徑,更是全面提升整體戰力與確保國家安全的最佳保障。
當共同的國家制度與生活價值可能遭到顛覆時,當然有必要讓國人了解國防的重要性,以及國防的目標。尤其,面對中共的種種威脅,透過教育主動將全民國防的意義、價值與內容,以及目前國家推動全民國防概況,讓國人了解。這些推動國防事務的做法,與先進民主國家是一致的,可以讓國人體認國防部在推動全民國防上的努力,凝聚民眾對國防施政的信心,對「全民國防」有進一步的認識。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