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27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日擴編防衛預算 全民齊做國防後盾
全民國防的意義在提升民眾對國防的認同,進而參與及支持國防事務,形成堅定的安全防衛體系。圖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去年於沖繩那霸基地舉行「美麗島航空祭」,吸引當地民眾共襄盛舉。(本報資料照片)

◎林台森

 今年初,日本內閣通過2025財年防衛預算,總金額高達8.7兆日圓(約550億美元),不僅再創歷史新高,與去年相較更增加9.4%。連續3年上調且漲幅接近1成的的巨額預算, 主要因應來自中共、北韓和俄羅斯等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特別是面對中共機艦在西南方面的頻繁侵擾,更持續挑動日本敏感神經,因此防衛省加大軍事投資強化威懾力,用以維護主權與和平穩定,也預期將可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

加強防務 戮力韌性投資

  觀察東亞安全情勢,與日本鄰近的俄國正持續侵略烏克蘭,中共與北韓不僅擴大研製核武及各型飛彈,更無視和平理念,暗地支持俄國,意圖挑戰國際秩序,促使日本積極提升防衛強度,攜手民主盟邦,嚴密防範安全局勢惡化。早自2022年底,日本就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整備計畫》等3份安保文件的修訂內容,預計在2027年度將防衛預算達到 GDP 2% ,也就是增至8.9兆日圓規模。最新財年預算已接近未來2年後的預期目標,除看出日本積極強化防衛的決心,也代表對俄「中」朝等威脅擴大深感憂心。

 審視日本防衛省所提出的最新預算書,依序聚焦在「遠距離防衛能力」、「綜合防空與飛彈防衛能力」、「無人載具防衛能力」、「跨領域作戰能力」、「指揮管制與情報通聯機能」、「機動部署能力與國民保護」、「持續性與強韌性(彈藥、後勤維保及相關設施的強化)」等7大重點,並稱此舉是因應「日本戰後時代最嚴峻、最複雜的安全環境」所必須進行的國防行動。另強調,將著重在打造以「衛星星座」為核心的防禦系統、擴大機動化部隊數量,以及強化國防科技自主研發等「韌性投資」。預算書中更特別提及,自衛隊將與時俱進、全面提升人員素質與榮譽感,彰顯「以人為本」的軍事事務革新內涵與目標。

前瞻布局 深化太空覺知

 深入觀察日本防衛預算重點,「遠距離防衛能力」和「跨領域作戰能力」兩者息息相關。在飛彈系統部分,根據防衛省公開資訊,自主研發之「12式反艦飛彈增程改良型」經按計畫進行多次試射並持續量產,該型飛彈原定2026年投入使用,但因印太區域安全環境日益嚴峻,日方加速部署期程,與美製「戰斧」巡弋飛彈同時提前籌獲,強化西南群島的防禦與嚇阻戰力。此外,最新研發之「島嶼防衛用極音速滑翔彈」也擴大產製能量,其能以超過5馬赫高速改變飛行軌跡,難以偵測與反制,遠距打擊威力十分強悍。

  另一個先進科技發展要項,則是整合產官學研並透過民間融資機制,建構固定軌道衛星群,打造具備防區外之遠距目標偵測與追蹤能力的「衛星星座」防禦系統;另考量現行之X波段國防通訊衛星(Kirameki 2)將於2030年結束任務,規劃以5年為期挹注千億日圓,投入新一代性能提升型的設計研發與製造。為此,防衛省將成立新的太空作戰小組(暫定名),專責執行高空監控和反應任務,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美軍建立橫向聯繫情報交換,健全太空狀況覺知能力。不久前升空的防衛省專用通信衛星「閃耀3號」,就是由JAXA的新型火箭H3送上軌道,持續優化防衛省的情資共享能力。

  至於主戰裝備部分,防衛省亦編列預算籌獲先進設備。國土涵蓋多島嶼的日本,高度重視制海戰力,在新財年預計建造3艘以最上級為基礎的改良型護衛艦(FFM)。水下戰力部分,除持續建造大鯨級柴電潛艦,也積極投入研發水下垂直發射系統。在確保制空權上,亦納入F-35戰機及自主建造的F-2戰機。防衛省也前瞻未來,專注無人機作戰系統研究、新一代中程空對空飛彈,以及挹注千億日圓與英國、義大利合作研發第6代「全球空戰計畫」(GCAP),憑藉卓越的科技優勢,全面升級嚇阻戰力。

調整部署 深獲輿論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防衛省最新預算諸多重點,均指向西南方面的安全威脅與挑戰。根據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觀察報告分析,包含去年3月改組既有部隊、編成之陸上自衛隊第 2 砲兵旅,以及新編成之陸自第 7 地對艦飛彈連隊,均職司西南群島防衛任務。此外,在「機動部署能力與國民保護」重點上,也規劃籌獲空中加油機及各型運輸艦與機動舟艇等,編配給新成立之「自衛隊海上運輸群」運用,可見長時間空中戰鬥、對離島快速投射的需求增加。軍事設施硬體建設上,也特別加強彈藥存管與整備,預計在 2032 年前擴建超過百座新彈庫,選址除北海道之外,主要分布日本西部,包含九州的宮崎縣、鹿耳島縣及沖繩縣,同樣是以西南諸島防務為先。

  日本得以年年提高防衛預算,國內民意輿論的支持是最大後盾,根據《讀賣新聞》民調顯示,有超過5成民眾對於「增加防衛費用」表示「贊成」遠高於「反對」者。另在「日本世論調查協會」公布「有關和平之全國郵送世論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日本防衛重心向西南地區轉移之政策,亦有高達7成6的民意表示「贊成」。日本國民普遍支持並信賴政府的防衛決策,已凝聚為國家安全的堅強後盾。

攜手盟邦 提升戰略自主

 反觀同樣面對中共武力威脅的我國,全民支持國防建設亦凝聚成為普遍共識。基此,在國防部縝密規劃下,前瞻規劃各項軍事投資務實編列預算,兢兢業業認真執行。 在兼顧整體財政基礎上,主要考量敵情威脅,據以規劃「建構不對稱戰力」、「提升防衛韌性」、「強化後備戰力」及「應對灰色地帶侵擾」等4大建軍備戰重點,舉凡對美軍購籌獲之陸軍M1A2T戰車、HIMARS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海軍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空軍MQ-9B無人機等案,以及國防自主計畫之「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新式高級教訓機」,以及重中之重的「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等,每案都至關重要。

 根據國防院最新民調顯示,有高達47%的民眾支持增加國防預算,並認為應優先用於「提升國軍人員素質」(40%)及「與美國合作研發國防科技」(27%)。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強化自我防衛實力、攜手民主盟邦維護和平穩定的政策方向,確實贏得大部分國人的認同與支持。必須強調的是,擁有民意支持的國防預算,直接影響臺灣防衛戰力的強固與否。除了要持續更新武器裝備,也必須分配資源投入關鍵技術與國際合作,同時凝聚堅定的全民國防共識,方能提升我國戰略自主性。至盼全民都能了解臺灣當前安全實需,進而擁護政府、信賴國軍,攜手強化防衛韌性,齊心守護美麗家園。(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