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我國長期以來是中共認知作戰的主要目標,其策略是利用民主社會及言論自由的特性,透過資訊操弄來改變或引導民眾認知,進而影響行為。國安局今年1月初發布《2024年中共爭訊傳散態樣分析》報告,揭露近年來中共持續利用臉書等社群平臺,散播「疑美」、「疑軍」、「疑賴」等言論,累計達200多萬則;更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進行「深偽」(deepfake)變造,企圖誤導民眾視聽,操控認知。所幸我國目前已建構「全政府」機制,不僅能即時通報並協力應對,同時積極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分享經驗,協助提升防範極權主義國家認知作戰的能力。呼籲全民須保持高度警覺,識破中共爭議訊息,共同抵禦認知作戰的滲透與影響。
所謂「爭訊」(Disinformation)就是「爭議訊息」,用來描述那些具有爭議性、誤導性或煽動性的資訊;廣義上來說,即指錯誤與不實訊息,並具有惡意。這些訊息通常由特定勢力刻意製造與傳播,目的是混淆視聽、影響輿論、操控認知,甚至引發社會分裂與對立,常見於極權主義國家的認知作戰中。
鎖定年輕族群 影響輿論走向
自2022年底「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GAI)進入2.0時代之後,其應用逐漸延伸至文章、圖片與影片生成等領域,同時也助長假新聞與假影片的泛濫。尤其深偽技術的進步使虛假內容更為逼真,從聲音合成到虛構影像,甚至AI虛擬人類對話能力,都大幅提升了假訊息的迷惑性。中共大量利用這些技術,透過異常帳號洗版留言、推播加工影音和迷因梗圖,甚至偽冒我國政治人物的談話,藉此擾亂民眾視聽,進一步影響社會認知與輿論走向。
隨著中共操作爭訊手法愈加多樣化,對年輕族群的影響力也逐漸加深。根據前述國安局報告,去年蒐集中共散布215.9萬則爭議訊息,數量較前一年(2023年132.9萬則)增加40%。傳散平臺以臉書為主,另在影音、論壇及X平臺上傳散之爭訊數更大幅增長(分別為151%、664%、244%),特別聚焦於年輕人偏好的社群環境,亦顯示年輕網民係中共爭訊投放主要目標。
此外,去年記錄的異常帳號超過2萬組,也較前一年成長約7成,其中臉書占比仍是最高;TikTok、X和抖音等平臺的異常帳號數量亦顯著增加。顯見中共不斷調整策略,因應年輕族群及不同社群使用習慣的變化。
諷刺的是,中共曾於2022年4月警告大陸民眾,「深偽技術對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構成嚴重挑戰」,因此進行嚴格管制。然而,美國社群媒體帳戶分析公司Graphika於2023年2月發布報告,揭露中共首次利用「深偽技術」生成虛構人物,製作對內宣傳影片。長期關注中共海外擴張與滲透的法國時評人兼導演王龍蒙亦指出,中共近年來因經濟低迷與大外宣預算縮減,逐漸依靠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以降低人力需求並節省成本。因此,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持續進步,中共的認知作戰規模與強度不僅持續擴大,其技術應用的範圍與效率也逐漸提升。
除了國安局報告外,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於去年9月舉辦的「2024軍事新聞論壇」也揭露,中共透過社群媒體上的假帳號,大量散布迷因圖、標籤與短影音,尤其針對同溫層進行精準傳播,營造共鳴與回響。這些資訊通常以既有新聞或報導為基礎,採敘事手法操弄「疑軍論」、「疑美論」等議題,意圖削弱臺灣民眾對政府、國軍及國際盟邦的信任感。
同時,中共不僅在傳播數量與平臺布局上持續擴張,還結合軍事演習的威嚇行動,以多元方式強化對內外輿論的操控能力;透過深偽技術與AI生成內容,快速提升認知作戰的精準度與滲透力,不僅試圖在我國內部引發社會對立,更力求塑造自身在國際間的正面形象,進一步打擊民主國家與我國盟邦的聲譽與影響力。
攻擊基礎設施 加大威嚇效果
國安局報告中也特別指出,中共去年持續結合軍事行動與認知作戰策略,特別是在對臺軍演期間,運用「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等網路襲擾手段,針對我國交通、金融、國防等基礎設施發動攻擊,企圖擴大軍事威脅的心理效果。同時,透過偽造影音與假訊息,試圖混淆視聽、誤導民眾,並進一步加劇我國社會內部的對立與衝突。這類結合網攻與心理滲透的手段,被視為中共加強輿論操控與影響的主要模式之一。
中共透過一則一則逼真的假影片與假新聞,操作如「臺灣可能成為另一個烏克蘭戰爭」的敘事,意圖引發民眾恐懼或認為是我國故意挑釁。1月上旬,由政治大學東亞所與中共研究雜誌社所主辦的「中國大陸情勢總結與未來發展趨勢觀察」論壇中,中共軍事專家丁樹範教授也提及,去年中共對臺實施軍事壓迫、外交打壓、經濟制裁,並以文化意識進行有限交流,預期此模式將會延續;強調中共藉由塑造特定敘事與心理操作,在烏俄戰爭期間煽動臺灣內部反戰情緒,不僅助長社會不安,也強化其對臺戰略運用的效能。
顯見中共對臺認知作戰已展現多層次滲透的特性,透過軍事騷擾、搭配心理威嚇,意圖削弱我國社會韌性及對外連結能力。面對此挑戰,我們必須全面強化反制措施。
強化全社會心理韌性
針對中共長期對臺認知作戰威脅,國安局已啟動「全政府」機制,整合各部門資源,採取多管齊下的反制策略,全面應對。
首先,政府積極強化產官學界的合作,發展深偽偵測與AI辨識技術,提升科技應對能力;同時推動與友盟國家的協作,建立「主動認知防禦」機制,共同抵禦極權主義國家的網路資訊與心理戰威脅。此外,透過教育與宣導,加強全民媒體素養,培養社會心理韌性,以因應日益複雜的認知作戰手段。
然而,僅靠政府努力仍不足以全面防禦,全民更需扮演關鍵角色。每位閱聽人都須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學習辨別訊息真偽,並保持高度警覺,避免因無知或誤判而淪為「假訊息」、「爭訊」的傳播者,進一步鞏固社會的免疫力。唯有「全政府」與「全民」攜手合作,充分發揮集體力量與建構堅實心防,才能有效抵禦中共日益精密的認知作戰,共同守護國家的民主、穩定與安全。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