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2)日指出,目前國內已經核可的失智症新藥有2款,其中1款已經對健保提出給付申請,現啟動進行醫療科技評估,預計年底有機會進入會議討論。
臺灣失智症個案約35萬人,6至7成為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最常見病因,多數科學家相信,其主要病因是腦內堆積過多有害蛋白質「類澱粉」。全臺首劑阿茲海默症新藥「欣智樂」預計將於23日施打,根據研究文獻與臨床使用狀況分析,早期患者用藥1至1.5年,可清除致病類澱粉蛋白;另一款新藥「樂意保」,也是針對「類澱粉蛋白堆積」所研發的療法。
石崇良今日出席「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成立儀式,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目前食藥署已核准前述2款新藥,而其中1款已經對健保署提出健保給付申請,現已啟動醫療科技評估,待報告出爐後,會再進行下一步的程序安排,包括專家討論、共擬會等,程序上來說通常需要半年左右,預計年底有機會進入討論。
石崇良表示,醫療科技評估所需時間視廠商提供的資料完備程度而定,資料齊備的情況下,大約需要45天,且由於這類新藥的真實世界資料不多,會檢視這些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與其療效,以及藥品價格對於健保財務衝擊的程度、成本效益等。完成醫療科技評估後,將經過專家會議討論,最終進入共擬會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