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19 

國防焦點

海軍小百科 一窺航海文化 
船上所有人都在,藉此證明火砲無人操作,代表和平,遂演進成歡迎貴賓的「站舟皮」禮儀。(軍聞社)
海軍小百科 一窺航海文化 1
海軍小百科 一窺航海文化 2
海軍小百科 一窺航海文化 3
海軍小百科 一窺航海文化 4

記者洪嘉豪/專題報導

 海軍司令部臉書今年推出「海軍小百科」系列單元,內容介紹海軍服裝、文化、傳統與航海知識,獲得粉絲熱情回響。每一集的內容,引起許多「老海軍」熱烈討論,也吸引許多好奇的網友深入了解海軍文化,對海軍形象塑造發揮正面效益,成為全民國防教育絕佳範例。

 內容豐富多元 點閱率達數十萬

 海軍是國際軍種,意味海軍除代表我國敦訪國際友邦外,軍種文化也承襲來自各國船隻航行間交織形成的「航海文化」。這些特殊文化與傳統,背後蘊含許多航海知識或小故事。海軍司令部也特別在臉書上製作「海軍小百科」單元,讓民眾得以進一步了解海軍。

 「海軍小百科」節目內容多元豐富,目前推出的11集內容中,介紹水兵服藍披肩、幸運星、白條紋與無簷帽、緊身服、喇叭褲、黑領結,也介紹站(舟皮)禮儀、登艦艦艉軍旗敬禮、梯侍、長旒旗、值更、航海日誌等豐富內容,透過口語化解說,穿插官兵輕鬆詼諧的客串演出,將原本生硬的歷史典故,轉化成寓教於樂的網路小品。推出後大獲好評,目前已累積數十萬點閱率,讓紛絲不停「敲碗」期待新的一集播出。

 藍披肩打頭陣 站(舟皮)禮儀迎貴賓 

 第1集以海軍水兵服上的「藍披肩」打頭陣。此披肩又稱「海軍領」或「水兵領」,據說最早出現在1830年左右,本來為圓形;為讓水兵們自行縫補,才演進成方形。其用途有幾種說法:遭風吹起的水兵領會貼於耳際,有助於聆聽自船艦遠處傳遞的命令;另一說法,則稱古代航海淡水有限,故水兵頭髮又長又髒,便發明水兵領,不讓頭髮接觸衣服。

 第2集則介紹站(舟皮)傳統禮節起源。站(舟皮)原為「攀桅」,當船上所有人都在桅桿,藉此證明火砲無人操作,代表和平,遂演進成歡迎貴賓的禮儀。在現代船艦則將官兵配置在主甲板以上位置,也就是現在的站(舟皮)禮儀。

 「長旒旗」代表艦長任離

 第3集則介紹軍艦主桅桿頂上,夜以繼日的飄揚細小旗幟—「長旒旗」。相傳在17世紀英荷戰爭時,荷蘭海軍小勝英國海軍後,企圖鼓勵所屬官兵乘勝追擊,便在旗艦桅頂,懸掛掃帚,以示掃除英軍決心。英軍為還以顏色,也在相同位置懸掛大馬鞭一根,表示用鞭笞以責罰荷軍決心。

 後來英軍獲勝,認為大馬鞭鼓舞士氣值得紀念,於是設計出一面狹長的小旗「長旒」,自此為世界各國海軍所採用,並依國情設計樣式。英海軍認為長旒是艦長的光榮標幟,便命名為「Captain's Pennant」(艦長旒),我國海軍命名為「長旒」。此旗亦會隨著每任艦長的就任與離職而升降,代表此艦長的任離。

 水兵服鑲白邊 最早起於英國  

 第4集則回到水兵服的介紹,在藍色披肩四周,鑲著數條白色條紋。有一說起於英國,在英法戰爭時,決定英國存亡的「特拉法加」戰役,前後計有三次大捷,為紀念戰役,英國海軍遂在水兵服披肩的邊緣,鑲上三條白邊,以示永誌不忘。遂為美國海軍效仿;披肩兩個角落上,通常都有2枚國徽,我國便是2顆青天白日國徽,美國便是二顆白星。據說在荷蘭有一風俗,若少女能夠首次撫摸到水兵披肩上的白星,可帶來好運,故又稱為幸運星。

 其他集數也陸續介紹許多海軍禮儀典故、航行上的小知識,有興趣的粉絲們,不妨前往海軍司令部臉書一探究竟。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