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6 

寰宇安全

【戰略快評】烏俄局勢外溢效應 加速圍堵中共

◎蘇紫雲

 俄國入侵烏克蘭已近三個月,俄軍原本72小時閃電戰「三日亡烏」的如意算盤不僅沒達成,烏克蘭更轉守為攻,將俄軍逐至邊界,即使俄國將最後王牌的新銳T-90戰車投入逆襲,也慘遭挫敗蒙受重大損失。外交上更促使原本中立的芬蘭及瑞典加入北約,使得北約組織實質東擴,蒲亭所望達成的政治、外交、軍事等戰爭目標可說完全「化為烏有」,反而對烏克蘭有利。

 芬蘭放棄中立加入北約,將是最戲劇性的戰略轉變,也最令俄方頭痛。由於芬蘭與俄國邊界長達1340公里,一旦加入北約,將使北約部隊取得對俄國外線作戰的優勢。人口只有551萬人的芬蘭對於虎視眈眈的強鄰自然時時戒備,除了男女公民皆須服兵役外,更在2018年向美採購100枚與國軍採購相同的岸置魚叉飛彈(RGM-84Q-ER)建構「岸防陣地」(coastal batteries),防備俄國海軍的威脅。

 事實上,蒲亭做到了美國幾年來都無法達成的目標,團結了北約與歐盟,也使北約主要國家大力增強軍事預算,甚至德國、波蘭都決定大舉擴軍防備來自東方的威脅。俄國面臨實質的軍事、經濟圍堵,情勢也較冷戰時期更孤立。

 而歐洲安全情勢也產生外溢效果,民主國家對中共軍事威脅更加重視。尤其是俄國軍事力量在烏克蘭戰場慘遭滑鐵盧而大量消耗後,俄國傳統兵力短期內已不構成實質威脅,北約國家也就有餘裕騰出手來,將戰略目光轉向印太區域。具體來說,英國首相強生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後,便發表「全球民主政體應團結一致對抗威權」的宣言,認為「歐洲-大西洋」與「印度-太平洋」兩個區域的安全不可分割;並重申「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的安全至關重要,對國際社會的穩定也至關重要。」英日雙方並簽訂「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以供兩國軍隊展開具體合作,此可視為跨越歐洲、亞洲歷史性的軍事安全協議。同時美國總統拜登也將啟動亞洲行,預計會見韓國新總統尹錫悅,以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般認為旨在強化安全合作機制,以反制中共可能的軍事冒險行動。

 相形之下,中共航艦在臺灣東方外海的連續操演、海軍情報船迫近澳洲,被定調為侵略等軍事擴張行動,無異是自我證明軍事威脅論,加速民主國家的團結與反制,使北京面對更大的戰略後座力。

(作者為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