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15 

國防焦點

【青報70 青報人說青報事】挺進災區 迷彩身影全記錄
 921地震造成嚴重傷亡,國軍立即動員投入災區,《青報》擴大篇幅報導,並每日發行《重建快報》,使災區民眾了解政府相關救災作為。(本報資料照片)
【青報70 青報人說青報事】挺進災區 迷彩身影全記錄1
【青報70 青報人說青報事】挺進災區 迷彩身影全記錄2
【青報70 青報人說青報事】挺進災區 迷彩身影全記錄3
【青報70 青報人說青報事】挺進災區 迷彩身影全記錄4

記者劉程鈞/專題報導

 「災害防救」是關乎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要事,也是國軍「救災視同作戰」的使命感;遇此國之大事,《青年日報》扮演重要角色,派遣記者隨行報導,忠實呈現國軍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無論是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重創臺灣,隨國軍第一時間馳援災區,抑或105年「臺南震災」及107年「花蓮震災」,皆主動、即時向災區挺進,忠實記錄國軍與民同在,彰顯「平時能救災、戰時能作戰」精實戰力。

發行《重建快報》安民心

 回顧88年9月21日,南投車籠埔斷層錯動,造成全國2415人死亡、1萬1305人受傷、房屋毀損10萬餘戶的嚴重災情。時任參謀總長湯曜明一級上將,立即下令國軍「不待命令」出動救災;《青報》隨即克服災區交通不便,投入各地採訪,並於翌日以9個報版大篇幅報導呈現,不僅拍攝建築和基礎設施嚴重毀損,也記錄國軍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搶救,用鏡頭呈現軍民在強震中,奮力站穩以重建家園的意志。

 「921大地震」後,記者在後續大小餘震中,仍持續進行採訪,每日均能產製大篇幅報導。《青報》另與行政院新聞局合作,自9月29日起,每日發行《重建快報》,以配合政府有效整合災區重建工作的力量,期讓層峰與各部會資訊暢通,使災區民眾能充分了解政府推動相關工作詳細情形,有助重建作業更為順利。

 此後,《青報》每年配合「國家防災日」相關活動,由記者實地採訪國軍開設災防區前進指揮所、支援部隊進駐救災據點等演練項目,以提升全民地震防災能力;製作「921大地震」專題報導,回顧當年國軍義無反顧,穿梭斷垣殘壁間,極力爭取黃金時間搜救,使每一道迷彩身影,成為國人希望的寄託。

第一時間進駐 傳遞災情 

 105年2月6日凌晨發生的「美濃地震」,造成臺南市永康區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等災情。儘管時值小年夜,多位記者即刻停止休假,分從各居住地趕赴災區,與臺北總社記者會合,共同投入採訪任務,並自該大樓周遭平面道路、民房鐵皮屋頂高處取景,以獲得全面完整的影像與資訊。

 從發生震災當天至2月14日復原工作結束,記者於春節連假期間未曾稍怠,從早到晚守在現場,掌握最新救援動態,也穿梭地區周邊,拍攝災害收容中心醫療作業、道路巷弄消毒防疫工作,全面見證國軍戮力執行搜救與復原工作,並發布即時新聞及後續深入報導。

國軍即刻救援 忠實呈現

 107年2月6日的「花蓮地震」,讓原本該是國人闔家團圓的節慶氛圍,在天搖地動瞬間崩解,花蓮統帥大飯店、雲門翠堤大樓倒塌、傾斜,造成人員死傷與社會輿情高度關注。第2作戰區官兵即刻在殘磚敗瓦中搜尋災民;《青報》亦派遣記者分批前往採訪,除半夜驅車經國道1號南下,再經南橫公路北上至花蓮,避開國道5號雪山隧道暫時封閉;另有記者半夜搭乘空軍C-130運輸機,從松山機場飛赴花蓮機場,以各種交通方式分散風險,即時趕抵現場採訪,並投入空拍機、GoPro運動攝影機等設備,全程守候現場。自官兵投入救援工作的首日,直至完成任務的最後一日,完整記錄相關救災整備、應變與復原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青報》記者從斷壁殘垣中發掘出人性光輝的故事,報導當時在陸軍54工兵群服役的朴少華中士,參與臺南、花蓮震災搜救任務,攜帶生命探測器進入傾頹的屋內,在狹小縫隙中蜷曲身體,確認有無生還民眾,並透過身上安裝的GoPro運動攝影機,擷取危樓內實際景況,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感受救援任務當下之危急,也體認往最危險的地方前進,才是身為軍人應有的膽識與職責。

 近年來,國軍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地方政府支援災害防救任務,執行各種救災行動,在國人心中已建立起無可取代的信任感;《青報》以領先業界的新式攝影器材,以及專業多元的報導內容,對於國軍聞聲救苦、隨時防救的積極作為,具體形塑正面形象,讓民眾有感「國軍永遠會是第一個馳援現場,直到復原工作完成,才默默離去的安心身影」,是災難無情中的希望曙光。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