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07 

寰宇安全

【戰略快評】借鑑烏俄情勢 審慎應處兩岸敘事之爭

◎李俊毅

 烏俄戰爭爆發迄今,烏克蘭對抗俄國的軍事入侵同時,也須因應後者在經濟、社會、資訊與基礎設施的威脅。其中,「敘事戰」是俄國對烏克蘭的社會與資訊面向所發動的挑戰之一。

 2021年7月12日,俄國克里姆林宮發布一篇由總統蒲亭署名的文章,標題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人在歷史上的統一。蒲亭主張,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同屬古老的羅斯(Rus)民族,三國的領土構成共同的歷史與精神空間;當前三者之間的邊界不是合理的安排,而是一連串錯誤的結果,包含俄國自身的衰弱與外部力量的干預。該文雖未明確主張三國的統一,卻訴求俄國與烏克蘭應密切結合,並指控澤倫斯基政府是為他國的利益而和俄國對抗。

 此篇論述,成為俄國發動對烏戰爭的理據。對多數民主國家的領袖與群眾而言,蒲亭的言論與戰爭行為是無法合理化的;惟因他們不熟稔烏俄的複雜關係,也難以提出替代的主張。論者認為,對烏國歷史與作為一個國家的認識不足,部分導致當前「烏克蘭疲乏」的現象,亦即民主國家援烏的熱情逐漸消退,社會在高漲的能源與糧食價格影響下,逐漸興起要求烏國早日談判以結束戰爭的呼聲。

 易言之,若民意接受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本就是同一民族,或兩國關係原本密切的觀點,便容易產生烏國妥協而失去部分領土亦無妨的結論。

 敘事戰與假訊息的不同之處,在於假訊息既然為「假」,則建立一個可以確認並傳遞「正確」訊息的管道,即可有效應處。相對的,敘事之爭未必有正確答案。民主國家嘗試建立「正確」的敘事之舉,不僅變相替對手宣傳,也容易被批評為意識形態的操作。有感於此,專攻中東歐與猶太人大屠殺歷史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史奈德,將其課程「現代烏克蘭的形成」公開上網,讓公眾進一步理解烏克蘭的複雜歷史。他認為此舉並非直接對應俄國的宣傳,但如能引起民眾的興趣,引領其探究烏國如何在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更能使之接受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並確立支持該國的必要。截至11月底,史奈德的系列課程已有超過420萬次點閱,第一堂課則有94萬次的觀看。

 一旦臺海爆發戰爭,中共勢必加強對外宣傳臺灣或中華民國並非國家,因此不應受到外界的支持。鑒於兩岸關係的複雜、臺海相對於美歐在地理上的遙遠,以及多數國家及其民眾對兩岸歷史的陌生,中共的敘事縱使不被廣泛接受,亦可能影響外界對臺灣的認識與支持。如何透過社會與教育的管道,彰顯臺灣的主體性與聲音,是臺灣在敘事戰上應審慎思考與應對的課題。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