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18 

生活

回顧蘇澳 優良港灣 地勢險峻
回顧蘇澳 優良港灣 地勢險峻1
回顧蘇澳 優良港灣 地勢險峻2
回顧蘇澳 優良港灣 地勢險峻3
回顧蘇澳 優良港灣 地勢險峻4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宜蘭蘇澳港是臺灣目前唯一擁有軍港、商港、漁港的三合一港灣,其原為一小型港口,因地形三面環山,是由北方澳、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天然優良港灣,形勢險要。

 蘇澳地名之由來,據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至明朝萬曆年間;其所屬的北方澳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地勢險峻,地理位置具有戰略價值,適合建立海軍基地;而坐落在北方澳山腰處的「海軍媽祖」,200多年在此守護軍民,是在地重要信仰,守護漁民亦庇佑海軍。

 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當時駐防蘇澳的清朝守軍於蘇澳砲臺山構築工事,架設火砲,以防範法艦入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次年日軍登陸臺灣,在宜蘭外海規劃建立大型漁港。民國10年,日本政府調查南方澳的地理環境,並選定建港之位置;12年興建成丁字形水域,可泊靠中小型漁船500餘艘,稱為「蘇澳漁港」,亦稱「南方澳漁港」。

 二戰期間,日本利用北方澳鼻仔頭及大嶺尖的制高點,興建監視臺,並派駐防空部隊,專職偵測監視,以判別從海上飛來美軍機型式。34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於同年接收臺灣;39年,臺灣省行政區重新調整,蘇澳鎮隸屬宜蘭縣政府。

 民國63年 蘇澳港列入十大建設

 民國58年,國軍開始研擬海軍兵力轉移至臺灣東北部之計畫,經評估,北方澳地勢險峻,適合建立海軍基地。63年,蘇澳港列為十大建設工程之一,規劃建設為國際港;64年因應海軍「龍淵計畫」,北方澳之大澳與小澳全村遷移至南方澳,惟北方澳進安宮鎮殿媽祖留在原址,由海軍維護與供奉。78年春,原北方澳居民與海軍協商,由南方澳進安宮出資重修北方澳進安宮,往後年節開放軍民參拜,延續至今。

 民國58年,於蘇澳闢建海軍基地,代名「龍淵計畫」,並於59年成立「蘇澳港灣工程處」,60年9月1日,成立「海軍蘇澳巡防處」;61年7月1日,蘇澳巡防處改稱「海軍蘇澳基地指揮部」,「龍淵計畫」正式開工。63年11月8日,海軍蘇澳基地指揮部與蘇澳港灣工程處合併為「海軍蘇澳基地工程處」。

 民國67年6月30日,完成建港初期目標;7月1日,蘇澳基地工程處及花蓮作戰中心合併為「蘇澳基地指揮部」;同年10月31日正式開港啟用,並於12月奉核命名為「中正軍港」,以緬懷先總統蔣中正對海軍之德澤。68年2月28日,艦隊開始進駐中正軍港;同年6月1日改名為「中正基地指揮部」,負責執行蘇澳地區海港管制、地區後勤設施之維護與運用,並支援海上作戰。

 中正基地指揮部於民國70年12月至73年2月,興建修護坑道,包含兵器系統與鉗工坑道,以加強蘇澳造船廠能量;73年5月至次年5月,興建第5造船廠鍋爐。75年,實施「海鷗計畫」蘇澳基地營舍整建工程,提供飛彈快艇進駐使用;77年5月,海巡艇PCL-6、7納編基地。

 民國79年 新增緝私、捕漁任務

 民國78年5月,完成中油連管工程,戰時可直接連接輸油;79年,於南方澳九七高地增設5吋砲陣地,以強化港防火力,並新增聯合緝私、近海偵巡與護漁等任務。80、81年執行「陸靖3號演習」、「獵狐計畫」,與宜蘭警備分區實施聯合緝私;81年5月至次年2月,完成南方澳5吋砲陣地新建工程。84年9月1日,中正基地指揮部裁撤,完成階段性任務,走入歷史。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