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25 

武備巡禮

【武備巡禮】德國戰車博物館 軍民攜手打造軍事觀光典範
「突擊虎」式突擊砲車,搭載1門380公厘的臼砲,車前展示為巨大的砲彈,在當時可是恐怖的攻城武器。(圖:米契攝)
【武備巡禮】德國戰車博物館 軍民攜手打造軍事觀光典範1
【武備巡禮】德國戰車博物館 軍民攜手打造軍事觀光典範2
【武備巡禮】德國戰車博物館 軍民攜手打造軍事觀光典範3
【武備巡禮】德國戰車博物館 軍民攜手打造軍事觀光典範4

文:米契

 「德國戰車博物館」(Deutsche Panzermuseum),坐落於下薩克森(Niedersachsen)邦的蒙斯特(Munster)小鎮,這裡目前是德國聯邦國防軍裝甲部隊的核心訓練基地,更是德軍兵力數量駐紮最多的駐地,除了是德國裝甲部隊從1917年成立以來,在歷史發展上有著不朽的地位外,而這座戰車博物館雖然是1983年開館,卻是地方政府與當地駐軍合作下的模範產物,每年都能吸引許多遊客造訪,「軍事觀光」帶來不少收益。而受疫情影響封館後,博物館也趁機進行改裝工程(軍/民團隊耗費2000多個小時),並於今年6月重新開館營業,讓遊客終於可以造訪這間具有德國戰車百年發展歷史的博物館。

名列世界四大戰車博物館

 德國戰車博物館占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尺,陳展超過150件各時期的大型設備(戰車、火砲和各型車輛),目前是蒙斯特市和德國陸軍「裝甲部隊學校」所共同管理;也就是由市政府負責經營,軍方負責陳展裝備的保養維護,因此得以用最經濟的人事成本(少量編制人員,絕大多數為志工),撐起這間具有特殊意義的博物館,並讓其名列世界四大知名戰車博物館(英國的博明頓、俄羅斯的庫賓卡、法國的索穆)之一的成績。

 走進博物館的入口,便是1門榴彈砲與彩繪著傳統顏色的崗哨亭,大廳掛板說明從騎兵到裝甲部隊演進的重大事件與代表性人物,還有德軍在不同時期服裝。館內收藏著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陸軍」(kaiserlichen Armee)、威瑪共和時期的「防衛軍」(Reichswehr)、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防軍(Wehrmacht)、冷戰時期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至今日德國戰車;包含前東德時期「國家人民軍」(Nationale Volksarmee)的裝甲車輛約80多輛外,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瑞典、以色列、前蘇聯等國的代表性戰車也在收容之列,全館收藏各型車輛逾上百輛。其中主要的展品包括,歷經多年浩大工程所複刻出的A7V戰車,特意在其周邊塑造出一戰時期的戰場場景,象徵著當時戰車衝破敵陣障礙(刺絲網、木樁、散兵坑)的情景,而這一輛百年複刻版的老戰車,還刻意剖開側面展示,讓參觀民眾可以一覽當時這種戰車的車內設計。

裝甲老兵協助維護設備

 另外還有號稱是德軍「軍馬」的Ⅳ號戰車、小巧俏皮的Ⅰ號戰車、步兵支援利器的Ⅲ號突擊砲(Sturmgeschütz III)、夢幻的Ⅴ號「豹」(Panther)式戰車、裝配380公厘臼砲的「突擊虎」(Sturmpanzer VI)自走砲車、「Ⅳ號驅逐砲」(Jagdpanzer IV)原型車、「豹Ⅰ」原型車、「豹Ⅰ」隱形戰車、德、美合作的失敗性產品KPz-70(MBT-70戰車、最新裝備德軍裝甲擲彈兵部隊的「美洲獅」(Puma)步兵戰車原型車、國外測評用罕見外型的「豹Ⅱ」A5TVM版本戰車,甚至還有1輛造價不斐(總計40萬歐元),採用1:1全比例打造的1輛名為「弗蘭肯」(Franken)的「虎Ⅰ」(Tiger Ⅰ)式戰車模型,以滿足眾多軍事迷對於「虎」式戰車的憧憬,也是蔚為奇觀。

 館方對於大多數陳展車輛的維護工程相當盡心,這也得拜軍方支援與許多志工協助,這些裝甲老兵在退役之後,還志願在館內擔任義工,除協助整個館內車輛繁雜的保養工作外,也和裝甲部隊的官兵維繫住經驗,讓這些寶貴知識得以一脈相傳。也由於訓練中心就位於隔壁,下轄的裝甲部隊在接訓新進官兵時,多半也會先在此地舉行導覽活動,好讓新血輪能夠對於戰車的發展能有著初步的認識,因此這裡也是軍方教育訓練的場所之一。

科學與歷史背景厚實

 戶外的場地陳展數輛裝甲架橋車的款式,還有一輛「豹Ⅰ」戰車可以讓遊客們由砲塔上的艙蓋進入,以一窺戰車的內部陳設。而戶外的空地還是動態展演的區域外,也有一部份是提供給遙控模型戰車聚會的場所,場地內有河川、橋梁、村落等布置,讓模型社團的成員們也可以在此模擬對戰與比賽,可惜先前非常受到歡迎的年度戶外動態展演,目前尚未確定復辦的時間。

 戰車博物館的設定,本身不僅僅是做為展示戰車在技術與戰術上的演進之用,館方也巧妙地將其融入科學與歷史的背景中。以戰車技術作為歷史背景的起點,從而將許多歷史觀點,來描述與在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史上的連結。作為現代軍事史上一種不可或缺的武器,博物館理所當然地要將戰車與歷史連結的發展,摘要地表述出為何戰車在軍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剖析百年戰車演進歷程

 由於德國背負發動戰爭的惡名,因此館內在教育與訓練上,有著別於其他國家軍事博物館的謹慎態度,這些從許多陳展品的小細節中即可看出,包括退伍軍人或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一般小朋友等較為特殊身分的訪客,特別安排「妥善的防護措施」;包括戰爭中血腥的圖片得必須透過大人的開啟或解說,否則無法直接目視,以避免過度刺激或造成心理不適。

 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聯軍靠著「戰車」這個新武器,打破了長久以來以壕溝對峙僵局,一舉衝破德軍防線,一路迫使德意志帝國投降。戰後德國汲取教訓經驗,終於在20年後以「閃電戰」(Blitzkrieg)的全新作戰方式橫掃歐洲。戰後新生的聯邦國防軍,在戰車的研製發展與各項競賽的表現上依舊突出;也由於德國是唯一與美、俄、英、法有大量戰車交戰的實戰經驗,並實際使用過美、俄系戰車的國家,本身在戰車工藝上的製造技術先進,因此德國對於這百年來的戰車演進歷程,擁有相較於其他國家更豐富與獨特的背景,軍事迷造訪此地,絕對滿載而歸。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