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09 

國防焦點

【2023台北安全對話】持恆建軍備戰 凝聚全民抗敵意志
國防院昨日舉辦「2023台北安全對話」,邀國內外專家學者剖析國際安全情勢對臺海影響。(記者劉佩倩攝)

記者劉佩倩/臺北報導

 國防院昨日舉辦「2023台北安全對話」,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剖析國際安全情勢對臺海影響(如圖,記者劉佩倩攝)。學者認為,借鏡烏俄戰爭發展,臺灣除持續強化建軍備戰、精進防衛戰略外,亦須爭取國際支持,確保國際持續援助;並凝聚民眾抗敵意志,支持國防,才能成功抗敵。

 烏俄戰爭至今仍持續,「2023台北安全對話」舉辦專家對話、視訊談話及論文發表會等內容,探討「烏俄戰爭的教訓與如何嚇阻中國」、「烏俄戰爭對兩岸關係的啟示」等議題,分析烏俄戰爭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以因應臺海情勢。

 前美國代理陸軍部長惠特利表示,臺海若發生危機,美軍的部署需要時間,美國民眾的支持也十分重要。美國國防部除積極建立反制中共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能力與計畫,也與臺灣共同研討防衛計畫、訓練及軍事投資;若要加強美國與友盟長期援助,人民的抗敵意志至為關鍵,這也是烏克蘭至今仍可持續抵抗俄軍侵略的主因。

 英國皇家聯合三軍國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沃特林指出,備戰是避戰的最佳途徑,烏克蘭在戰爭初期成功抵禦俄軍,並成功爭取國際援助,是持續抗俄關鍵;臺灣國防產業的韌性,及國際軍火供應鏈的參與亦相當重要;然而,不應高估科技與訊息傳遞對改變戰果的成效,人民的決心與部隊專業能力更重要。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說,削弱中共對發動戰爭的自信,可降低臺海危機的發生。他認為,嚇阻的成本遠比戰爭低,且因獨裁者不在乎懲罰對於經濟的傷害及人民的犧牲,臺灣應著重「拒止嚇阻」甚於「懲罰嚇阻」。另從烏克蘭及以色列寶貴經驗可知,防衛意識是影響戰爭的關鍵因素,臺灣亦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