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1 

副刊

【墨田拾穗】英雄不怕出身低

◎豐饒

 不論東西方,「出身門第」一直是左右一個人「仕途」發展的關鍵。但也有俗諺說:將相豈有種乎?英雄不怕出身低。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社會階級分明,貴族與平民之間,在知識的獲得和仕途的進取上,「出身低」的人幾乎無法「出仕、任官」。

 孔子反對這種以「出身」任官的陋規,在《論語.公冶長篇》裡,孔子以「犁牛之子」證明:出身高低不是決定人品和出仕的標準,孔子告訴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仲弓就是冉雍,也是《論語.雍也篇》的主角。這篇「犁牛之子」,就是孔子鼓勵冉雍「勿以出身寒微」而氣餒。之前章節裡,孔子說他「可使南面」,為國君之才,在當時社會,有人認為雍也出身低賤不適合任官;孔子就以「犁牛之子,騂且角」來導正當時社會上對「人才出仕」的看法。

 封建時代,王室祭祀太廟用的牛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必須長得健壯,毛色純正,牛角也端正;這種牛有專人餵養,不用耕種。犁牛是雜色的耕牛,只適合耕田,不能用來祭祀。「騂且角」的意思是:耕牛生的小牛長著赤色的毛和周正的硬角,這種牛誰能拒絕牠成為祭祀太廟的牲醴?孔子生在春秋時代,仍奉周天子為正朔。周以赤色為貴,長著赤色的毛、有周正的角,這樣的牛就算是捨不得拿來做牲醴,山川大地之神怎肯放棄?孔子勉勵仲弓,不要因為出身低微就放棄自己的理想,要努力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以今天的說法,即使是普通的耕牛也可以產下合於祭祀太廟的牛犢;就算祭祀的人不肯拿牠當牲醴供奉在太廟中,山川諸神會棄而不用嗎?孔子以「騂且角」如此簡明的例子,勉勵學生也告訴當時的主政者:「只要是人才,就不必在意他的家庭出身」,孔子認為即使一個人出身寒微,只要他肯努力,就應該受到重用;「犁牛之子」,後來成了一個「鼓勵人突破貧賤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力求出人頭地」的成語。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就積極主張打破貴族世襲觀念,建議當時的各國國君重用有德行但出身寒門的士子為國之重臣,並推薦自己的學生「出仕」,帶領社會風氣朝向更清新的方向發展。孔子的心願在今天的社會得到實踐──只要學有專精且品德端正的人才皆有前途!

熱門新聞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