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9 

生活

「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展3/30開展
洪天宇創作的《獻肚山三貌》,以三聯畫作重現因土石流覆滅消逝的村落,其刻意留白風景中關於文明痕跡的部分,象徵人為與自然在時間推移下的變換。(記者劉昕翊攝)
「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展3/30開展 1
「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展3/30開展 2
「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展3/30開展 3
「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展3/30開展 4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將於3月30至9月15日推出「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分為3個子題,展出11位藝術家作品,更特別委託聲音設計師馮志銘及藝術團體「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分別規劃與風景有關的聲響和互動裝置作品,邀請大小朋友從生活中親近的自然觀察出發,探尋藝術與日常光景的連結,展開對風景畫的各種思索與體驗。

 「風景」在近現代、當代藝術觀念下,繪畫風景除反映不同時代的自然景觀、城市圖像,也返照人們的集體生活記憶或是個人經驗;此次教育計畫從寫生觀察、個人視野的建構、想像與記憶等層面,規劃「寫生自然」、「人造風景」及「內在風景」3個子題,陳展洪瑞麟、葉子奇、廖繼春、蔡蔭棠、愛德華.馬奈、連建興、林世皇、洪天宇、洪瑄、洪美玲、孫培懋等11位藝術家作品;展場空間設計也以「登山活動」的踏青意象,引領親子運用不同的感官,發掘藝術家面對風景的心象感知,建構獨特的觀看經驗。

 在「寫生自然」展區中,以洪瑞麟60年代的《礦工宅內》為開端,畫中孩童遊戲的身影對應窗景中開闊的田野及綿延山巒,呈現生活裡寧靜的片刻,透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人造風景」則從個人視野的建構概念,探討藝術家如何變換色彩和視角,再現他們印象中的風景,其中,蔡蔭棠的《台北植物園》,以濃郁流暢的油彩描摹城市清幽的自然園景,藉由明亮的黃、藍對比色和間隔的綠,凸顯景觀裡沛然的生命力,為臺北在地風景留下深刻的印記。

 「內在風景」跳脫對既有景象的認知,展示藝術家別樣的觀看蹊徑;洪天宇創作的《獻肚山三貌》,以三聯畫作重現因土石流覆滅消逝的村落,其刻意留白風景中關於文明痕跡的部分,象徵人為與自然在時間推移下的變換,提供觀眾解讀畫中影像存在的有無,反思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競合關係。

 另外,此次更特別委託藝術家現地製作多項可互動體驗的作品,包含,馮志銘的《層層疊疊》,讓大小朋友運用會發聲的物件模擬風景裡的環境音;藝術團體「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設計的《走走停停》則規劃「等等到」、「追上來」和「要去哪裡」3件作品,觀眾可透過實際操作工具或角色裝扮,體驗各種移動中的視角變化,創造屬於自己的動態風景。

 此外,北美館表示,教育計畫於3月30日開幕當天,還安排「跟著黑啤看風景」導覽、「造風景」工作坊及「誰躲在風景裡說故事」活動,供觀眾參與體驗;4月4日適逢兒童節,北美館也將串聯兒藝中心、大廳、3C迴廊場域,舉辦「小孩轉大人」慶祝計畫,進行一日限定的活動。相關資訊與報名辦法民眾可至北美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官網查詢。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