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9 

副刊

【墨田拾穗】求學的樂趣

◎豐饒

 經歷過大學聯考的讀者,都會對那段為了升學而「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歲月感到無奈,彷彿「除了升學之外」,讀書是件極苦又不得不為之「應付」的「必要之惡」。其實,這是因為太多人把讀書的重心放在「升學」上。事實上,讀書的樂趣是需要培養的,孔子在《論語.雍也篇》裡清楚告訴我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明確告訴所有「讀書人」:求學有三段過程:「知之,好之,樂之」。每一門學問都像一扇緊閉門扉的殿堂,「啟發學習的興趣」是開啟求學殿堂的第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就在啟蒙老師的手上。若是在我們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遇到一位數學能力強、表達能力更強的老師,我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於是數學這門課程就成了我們學習「興趣之所在」;這也就是孔子教育我們求學的第一步「要有求知的精神(知之)」;「啟發求知慾」是近代教育學者再三強調的教學方法,目前各級學校亦重視啟發性教學,這是可喜的事。

 拿到第一把鑰匙(知之),只是開啟新知的「大門」;如同俗話說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既然有了求知的精神,就要繼續朝著能更深入的領域前進,這時就要有「好之」的動力;要發掘書中的「奧祕」,激起探索書中「奧祕」的興趣,不論是英文、數學或史地、理化,每一門學科都有精采的篇章等待我們去探究,一旦找到正確的答案,心中的快樂真比中獎還讓人興奮;凡是有過這種「終於發現答案」 經驗的人,都會產生「繼續發掘更多,並解決更多疑問」的興趣,於是孔子所強調的「樂之」心理更強烈,以致終日「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的投入閱讀裡。這時,「求學」就不再是「艱苦路程」,而是永無止境的探祕之旅。

 孔子之所以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除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宗旨外,更在啟發受業學生對於「做學問」的興趣、愛好,尤其重視要能「活用」知識。因此,孔子在教育學生時,強調要「舉一反三」,反對僵化的學習方式;隨著學習層次推進,好學的程度也在加深,學習的效果也必然會更好。

 孔子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出「知之,好之,樂之」三層次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親近書本,從學習中得到快樂。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