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5 

國防焦點

【柳營要聞】夏令期間預防保健注意事項(下)

 (接上篇)

 三、毒蛇防治:

 (一)常見蛇類區分:

 1.神經性毒蛇:雨傘節、眼鏡蛇(飯匙倩)。

 2.出血性毒蛇:百步蛇、青竹絲(赤尾鮐)、龜殼花。

 3.神經併出血性毒蛇:鎖鏈蛇。

 (二)流行期:每年3月起,蛇類活動開始頻繁,臺灣常見蛇類咬傷比例依序為青竹絲、龜殼花、眼鏡蛇、雨傘節、百步蛇及鎖鏈蛇。

 (三)臨床症狀:

 1.雨傘節:咬傷部位局部呈現麻木感,全身性症狀以肌肉無力為主、瞳孔放大合併光反射異常、眼皮下垂、吞嚥及發音困難,嚴重時併發呼吸衰竭。

 2.眼鏡蛇:咬傷部位呈紅腫及組織壞死,並阻斷神經傳導、肌肉麻痺,合併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3.百步蛇:局部劇烈疼痛、皮下迅速腫漲,皮膚出現水疱及血疱,咬痕持續滲血;嚴重合併其他器官出血。

 4.青竹絲:咬傷毒牙痕明顯,少見全身性出血症狀,致死率低。

 5.龜殼花:咬傷毒牙痕明顯,局部疼痛、腫脹及皮下瘀血;延遲治療時,腫脹惡化將導致間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

 6.鎖鏈蛇:全身性出血症狀明顯且嚴重,很快出現擴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並常見急性腎衰竭。

 (四)防治作為:

 1.提醒官兵於野外值勤、操課或進入草叢時,應穿著高筒鞋、長袖衣褲等自我防護措施。

 2.定期清除營區雜草,從事各項戶外活動前,仍應先打草驚蛇,且避開蛇類出沒高風險場域及時段。

 3.不慎遭毒蛇咬傷,應保持冷靜鎮定,儘可能辨別毒蛇形狀、顏色及特徵,可用彈繃或絲襪包裹傷口上緣,並低於心臟,以減緩毒液擴散等「五要五不」原則。(軍醫局提供)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