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7 

生活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 高規格製作奪國際大獎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拍攝泥灘地藝術節。(臺師大提供)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 高規格製作奪國際大獎1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 高規格製作奪國際大獎2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 高規格製作奪國際大獎3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 高規格製作奪國際大獎4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師大《野性濕地》紀錄片獲聯合國國際大獎,今(27)日擇定臺師大舉行頒獎典禮,由導演馮振隆代表領獎,這部濕地生態影片由國科會補助,經過10年拍攝,片長2小時分為4集,讓臺灣從高山到海洋的濕地生態之美,躍上國際舞臺,精彩節目陸續在民視頻道及「臺北科學日」活動播出。

 《野性濕地》英文行銷預告片在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2023年美國年會(SWS 2023)、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委員會2023年韓國年會放映,由英國BBC記者Richard O'Connor配音,獲得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公約東亞中心、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委員會聯合頒發《Best of Best Award》國際大獎。

  今日頒獎典禮,特別邀請SWS總會會長Susan Galatowitsch、拉姆薩東亞中心主任徐昇吾來臺灣觀禮,同時邀請長期參與濕地調查、研究學者與民間團體來分享濕地保育經驗。大會特別頒獎給臺師大生科系吳忠信教授、臺師大生科系校友、中央研究院榮譽退休研究員陳章波教授,表彰他們在國際上濕地的卓越貢獻。

 《野性濕地》由臺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長方偉達製作,生態導演馮振隆經過10年歷程拍攝,記錄臺灣從高山到海洋,廣袤濕地所發生的人類跟物種之間親密與衝突的永恆史詩。方偉達認為,濕地不一定要有平面水域,臺灣高山也有許多濕地,稱為垂直濕地,片中追蹤許多精彩畫面,例如濕地的水鳥,還有臺灣保育類動物,甚至密切追蹤了食蟹獴,在臺灣則曾被公告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2019年起被公告為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方偉達表示,《野性濕地》是Discovery和National Geographic等級的規模,進行濕地物種擬人化的編導和拍攝,他必須冷靜思考,進行影像過濾篩選評估,讓影像跟個人敘事之間產生清晰的距離,他不斷在筆記本快速的記錄,筆記本常常被陣陣海風撕裂。

 方偉達提到,《野性濕地》分4集,第1集高山湖泊、第2集農田濕地、第3集河川濕地、第4集海岸濕地。他和導演馮振隆拍攝許多珍貴畫面,馮振隆曾經在山上蹲了23天,為了拍藍腹鷴、帝雉,另外記錄濕地哺乳動物,例如食蟹獴,濕地影像一定要有動物,包括人類等哺乳動物與自然連結都透過影像傳達。

 《野性濕地》5月4日上午10時到12時,將於「臺北科學日」活動當天於臺師大公館校區中正堂盛大放映,第一部「高山湖泊+農田濕地」4月28(日) 上午8點至9點於民視臺灣台播出,第二部「河川+海岸濕地」4月28(日) 下午3點至4點於民視新聞台播出,並於5月5日(日)上午8點至9點於民視臺灣台播出。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