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0 

生活

新富町文化市場 從傳統走向多元創新
新富町文化市場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為複合型的創意基地。
新富町文化市場 從傳統走向多元創新1
新富町文化市場 從傳統走向多元創新2
新富町文化市場 從傳統走向多元創新3
新富町文化市場 從傳統走向多元創新4

記者劉佩倩/專題報導

 位於臺北萬華的新富市場原名「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是日據時代由臺北市役所興建的室內公有市場,光復後大量軍民隨國民政府播遷來臺,許多攤商在此落戶,新富市場一度興盛,後來因傳統市場沒落走向衰微,直到民國106年以「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重新登場,引進建築、藝術、設計等多元創新能量,藉由正向互動轉換為具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

昔日人聲鼎沸 在地歷史回憶

 「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落成於1935年,屬於日據時期較後期完成的公有市場,市場內的建物涵蓋了當時期的各種建材。馬蹄形的市場主建物平屋頂由鋼筋混凝土樑支撐,牆體為加強磚造,除了市場本體外,也配置了事務所、管理員宿舍、腳踏車停車場、垃圾場及公廁。

 當時市場內有肉品、鮮魚、蔬菜、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30多個攤位,攤商組成與客源臺人與日人兼有,市場的商品與生活也臺日交融,昔日市場口油炸肉圓的小販、習慣在傍晚走進市場採買晚餐食材的日本主婦們、每逢除夕市場中迴響的日本歌謠,至今仍是耆老們念念不忘的一頁回憶。

 戰後,市場重新開放營業,攤商們再度聚集到新富市場以及一旁的三水街。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的大量軍民,使臺北市人口急速增加,加上婚喪喜慶採用外燴辦桌的風氣興盛,這些軍隊伙食與民間宴席食材採辦的需求,一度使新富市場的經營走向高峰,除了一般的買賣之外,這裡也曾是重要的社區空間,據新聞記載,1960年代便有一些地方性的國慶表演或劇團的義演在新富市場演出。

轉型藝文創意基地 注入新能量

 1990年代起,臺灣整體社會結構變遷,比例增高的職業婦女們,無法在傳統市場營業時間前往消費,一般小家庭外食情形愈來愈頻繁;另外,陳舊的傳統市場空間逐漸被整潔明亮、營業時間較長的現代化超級市場所取代,加重了新富市場的困局,市場內的昔日活力終於無以為繼。

 新富市場長期的發展停頓,反而保留下日據時期的建物原貌,於民國95年被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106年此處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之姿重新開市,卸下傳統市場功能,搖身一變成為複合型的創意基地,從飲食教育、社區營造、市場生活觀察等議題出發,舉辦一系列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為老市場注入新一代的設計能量與活力,展現新富町文史與庶民風景。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