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0 

生活

北美館2024 X-site計畫 森林意象轉化建築空間
「X-site計畫」將於5月12日規劃「X-site 林木林-藝術家座談會」。(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2024 X-site計畫 森林意象轉化建築空間1
北美館2024 X-site計畫 森林意象轉化建築空間2
北美館2024 X-site計畫 森林意象轉化建築空間3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第11屆「X-site計畫」即日起至7月21日,在北美館戶外廣場登場;由跨領域團隊「感想工作室」將森林的恆常意象與細碎光影轉化為動態建築空間《林木林》(Analogue Forest),邀請觀眾遊走於一片透過類比自然而幻化出的森林。

 北美館說明,跨領域團隊「感想工作室」從繁茂枝葉相互疊襯的想像之中汲取靈感,創作《林木林》,環境以青色的蛇紋岩板鋪就而成、基地由階梯劃分成3段高度遞進的平台,再透過類比手法,擷取漫步林中的體感記憶與空間經驗,為夏日裡如織的遊人創造出舒適、且流動開放的自由建築。

 《林木林》整體由25座不時微動的樹柱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所構成,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強烈的日照和簡明的空間秩序下,盡可能地定義出大面積的遮蔭;為固定頂棚,整體建築的量體大部分集中在各個以「自由站立」(free standing);中央的柱體則同時作為整體空間的核心,伴隨向四面降下的棚帳,串聯成相互牽動與平衡的柱網結構系統。

 北美館指出,樹柱在其中創造一個多向的異質性場域,除允許風、光、水進入內部空間,訪客在這座「森林」中亦能深入漫遊,或穿越或停留;而在動態互動層面上,柱體將隨著風力、雨水甚至人群的觸碰等外力,產生微小的搖擺與轉向,伴隨著光影於通透針織網布中游移的過程,呈現出層次多變的移動風貌,且巨大的量體也將觀眾從複雜的城市環境中切分開來,並建構出一幅漫步在原本未存於此地的森林場景。

 另外,這屆X-site計畫更以北美館館藏作品「郭雪湖《圓山附近》」為靈感,推出公眾系列活動《森華計畫》,以畫作為軸心、共學走讀為起點,邀請3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從視覺表現、聲音創作和身體感知等藝術視角,拓展《林木林》類比森林的概念。

 此外,「X-site計畫」也將於5月12日規劃「X-site 林木林-藝術家座談會」,由感想工作室團隊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助理教授漆志剛、究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建築師吳承軒,從不同視角分享和暢談X-site計畫的創作實踐與實驗潛能,以及公眾與空間裝置間存有的張力與可能性。餘詳細資訊,民眾可至北美館官網查詢。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