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04

吾愛吾家

萬代繁華 再現艋舺
萬華糖廍是早期北臺灣第一家製糖廠,因時代變遷,現為「萬華糖廍文化園區」。
萬華糖廍是早期北臺灣第一家製糖廠,因時代變遷,現為「萬華糖廍文化園區」。
萬華舊稱艋舺,無論是西門町、龍山寺、剝皮寮、鳥街、或是人氣美食等,都有著不同的風韻和文化底蘊。
臺北第一間茶行「福大同」,聽第六代接班人蔡子晴聊老艋舺的第一縷茶煙。

文‧圖/楊光

臺北最初的繁華,始於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淡水河與新店溪的匯流處,名曰艋舺。三面臨水的地理優勢,加上清乾隆時漢人入臺開墾者日增,艋舺成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

清領時期「一府二鹿三艋舺」諺語,不難看出臺灣發展的節奏。當時最北的港埠艋舺,約莫位在今日的臺北市萬華區,東邊以中華路與中正區為界,北邊以忠孝東路與大同區接壤,西邊以淡水河與新北市為界,南邊延伸至新店溪畔,至今仍有不少百年產業立足。

貴陽街是當地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是艋舺興盛的起點。走進「臺北第一街」的老茶行「福大同」,聽著第六代接班人蔡子晴說著艋舺的故事,說起老艋舺的第一縷茶煙;當年同安太醫蔡漢,辭官歸里、種茶行醫,1845年舉家遷徙,渡海定居艋舺舊街的故事。我循著先民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的開墾腳步,進行一段雋永的人文慢旅。

萬華舊稱艋舺,於康熙48年(1709),由陳天章等5人申請設立陳賴章墾號,率領民眾至大佳臘(今臺北市大同區與萬華區一帶)墾荒;當時艋舺位於航運樞紐水運優越,可通達臺北盆地大小聚落(如淡水、松山、景美、新店、新莊、板橋等地)。嘉慶以後,北臺灣物產豐富,人口增加快速,此時臺灣發展重心逐漸向北移,艋舺因為地利之便興起,艋舺雖然位處「內河」,但是淡水河水量充沛貨船可直航唐山,當時公家衙門等機構亦從新店、淡水轉移此地,奠定臺北發展根基。

關於艋舺地名的由來,當年平埔凱達格蘭族皆以獨木舟(Mankah)載運番薯等土產到貴陽街與漢人交易;因此,這區域被稱為番薯市街,後改稱為臺北第一街,當時的漢人以「蟒甲或蟒葛」來稱呼「番舟」,於是人們便用「艋舺」來稱呼這處番舟聚集地。日據時期,大正9年(民國9年)日人改稱萬華,係取其「萬年均能繁華」之意,推行「市區改正」,更奠定臺灣光復後萬華區推行的各項都市發展基礎。日據時期,「番薯市街」被改為發音相近的「歡慈市街」,並被規劃入「遊廓(即風化區)」,住戶也以日本人居多,至今街上仍保留著洋樓建築,傳統店舖、香鋪等,還有青山宮均位於貴陽街上。

歲月更迭,時光在昔日繁華的街廓,留下斑駁的痕跡;說起這背負美麗枷鎖的舊城,人們或許聯想到暗巷春光或幫派聚集的刻板印象,經歷超過20年的市容重建後,人們再次與「時間河」堆疊的艋舺相遇,不同的風韻和文化底蘊,讓人們再次看見感動,從文化的角度再一次認識萬華的美麗,無論是西門町、龍山寺、命理、青草巷、夜市、西昌街、剝皮寮、鳥街等。

旅人可以到龍山寺祝禱,欣賞宗教建築之美;或是到一旁的西昌街走走,聽著民眾在「救命街」尋找偏方靈藥,在龍山寺求得藥籤後,到青草巷內抓草藥內服或外敷的常民故事,到青草店喝杯降火或解渴的青草茶,都是一種屬於老萬華的清涼享受;如果想了解萬華的老故事,剝皮寮歷史街區裡,百年街肆保存完好的牌樓,可以看見早期艋舺市街發展的脈絡;或是到建立於1787年的清水祖師爺廟參觀,看電影《艋舺》中角頭結義之處,再到轉角的「一甲子餐飲」品嚐老萬華人的最愛,飄著油香、肉香、滷汁香的焢肉飯,這間平價小吃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臺北排隊人氣美食。

此外,「萬華糖廍文化園區」則記錄艋舺種植甘蔗的歷史,追溯清代楊埤在艋舺設置糖廍,以牛隻拖動石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然後到日據時代為「臺北製糖株式會社」,後因時代變遷,民國34年為臺糖公司所經營,臺糖製糖業日漸式微,因而停止製糖,改以貯糖為主,園區內紅磚疊砌的倉庫本體、拱門、梯形柱是珍貴的舊建築;西門町與紅樓則是年輕人聚集的潮流之境。

時間轉動著人們共同的記憶,萬華從一座絕代風華,經歷沒落、衰退、再找到生機,找到人與城市的關係,和讓人感動的城市根源。民國88年,臺北市政府開始推動一系列「軸線翻轉」政策,透過都市更新、傳統轉型、古蹟活化、加上捷運萬大線工程等60項規劃,希望藉由捷運萬大線完工後,連結臺北車站、龍山寺站,構成「三站一圈」的艋舺大商圈,形成穩固的消費熱潮,希望能重塑「風華再現的幸福萬華」。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