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21 

武備巡禮

【武備巡禮】戰車之盾 裝甲與防護力
主動防護系統主要裝置為4個平板形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AESA)與攔截彈發射器,透過雷達偵測敵方攻擊方向。(取自以色列陸軍網站)
【武備巡禮】戰車之盾 裝甲與防護力1
【武備巡禮】戰車之盾 裝甲與防護力2
【武備巡禮】戰車之盾 裝甲與防護力3
【武備巡禮】戰車之盾 裝甲與防護力4

文:李思平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出現於戰場,戰車憑藉其鋼鐵外殻的防護力,獲得一定的戰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則已廣泛運用,成為陸戰的主軸,美、德、英、俄等國競相推出新車種,各型戰車在戰場馳騁,尤其德國虎式戰車以其厚重裝甲令盟軍畏懼,俄製T-34系列亦以獨特傾斜式裝甲與德軍廝殺。

 二戰後,戰車裝甲的研發並未停止,一味加強厚度顯然非最好辦法,車重增加將影響機動力,但如何在機動力和火力與防護力上取得平衡,因此在材質和構形上是軍武廠商的研製重點。

被動式防護 強化裝甲結構

 一般戰車的防護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被動式有如披上鋼鐵外衣,以抗衡砲彈或飛彈,主動式則是以戰車四周裝置感測器,主動測偵來襲的砲彈、飛彈、火箭,再發射破甲彈頭將其擊毀。被動式裝甲主要型式分述如后。

 傾斜式裝甲:以構形設計最普遍的就是傾斜式裝甲,裝甲板以傾斜方式裝置,利用斜面原理反彈砲彈,就算砲彈射中,也能有較長對角線增加厚度降低穿透力,目前各國戰車裝甲基本都採傾斜式設計。

 間隙式裝甲:採中空設計,鋼板間以一定距離區隔,對付錐形裝藥有部分效果,間隙設計可使彈頭提早引爆,使得高熱金屬射流提前在主裝甲外聚集,以減少穿透力。亦有在中空內部表面再裝置數個斜面,消除錐形裝藥噴流方向以降低破壞。

 複合式裝甲:以英國挑戰者系列戰車所裝置西方第一種實際服役的複合式裝甲─查布漢裝甲(Chobham Armour)最著名,是由數種不同化學特性的材料所組成,第1層是高硬度裝甲板(HHA),第2層為高硬度陶瓷,第3層是網狀的高密度金屬,第4層是均質鋼板(RHA),最內層還加裝凱夫勒(Kevlar)。對抗動能穿甲彈較為有效,凱夫勒抗破片內襯,能避免砲彈破片穿透後,在車內造成更大範圍殺傷。

 而鼎鼎大名的美製M1戰車系列,所配備的複合式裝甲則是以衰變鈾(或稱耗乏鈾、貧化鈾)做第三層的材質,此材質最早由美國研發,材料主要來自核廢料,成分大部分是鈾分離鈾235後剩下的鈾238,經過複雜工序與混合其他金屬,成為密度和硬度極高鋼板,甚至比鎢合金更高,裝置於戰車正面與砲塔側面。

 反應式裝甲:又稱爆炸式反應裝甲,由俄國提出構想,採用高爆性炸藥裝置於鋼板之間。當錐形彈頭擊中時,引爆夾層內的炸藥,並將鋼板向外推出,分散高速金屬噴流並抵擋穿透力。另還有非爆炸式反應裝甲,其設計是由橡膠或陶瓷之類製作成方盒形置於兩層鋼板間夾層,當高熱金屬射流至內夾層時,受熱膨脹從而使金屬射流失效或降低效果,目前多半為俄系戰車所採用。

 柵欄式裝甲:以小間隔的高密度鋼材焊接而成,包覆於車體周圍,一旦被彈藥擊中,就會提前引爆彈頭,使熱金屬射流偏向,避免或降低穿透車體或砲塔裝甲概率。目前歐美俄戰車及裝甲車都普遍裝置,對RPG火箭彈等有其效果。較為另類的是以色列馳車式戰車,砲塔的後部和側面都裝上柵欄,柵欄下有一排鏈條,每個鏈條加掛鐵珠,據稱可有效防禦反戰車高爆彈攻擊。

 電磁裝甲:屬於實驗性質的防護系統,區分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型式,原理為透過電磁力增加裝甲的防護力,削減敵方彈藥的殺傷力。被動式在兩片間隔裝甲板各自通電形兩極,當高熱金屬射流穿入時,等於接通電路,大電流脈衝通過金屬射流,引起射流的磁流不穩定,造成噴散使其殺傷力減弱,對翼穩脫殼穿甲彈也有一些干擾效果。主動式在戰車裝置感應器,當感應到砲彈接近時,電腦自動啟動將外層鋼板或攔截物,通電透過電磁力彈射出去,打飛或打偏來襲砲彈或飛彈。

主動式防護 偵測攔截為主

 主動式防護系統目前為以色列研發為主,以鐵拳(lron Fist APS)與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Trophy APS)最為著名,可以有效對付來自不同方向、短距離和遠距離的高爆彈、火箭彈、無後坐力砲等,甚至攻擊頂部的反戰車飛彈。主要裝置為4個平板形主動式相位陣列(AESA)雷達與攔截彈發射器,透過雷達偵測敵方攻擊方向,再直接發射攔截彈摧毀來襲彈藥。以色列於2014年加薩走廊衝突中,以加裝於馳車式的戰利品系統,成功攔截俄製短號反戰車飛彈及RPG-29火箭彈。而美國陸軍對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亦極有興趣,目前已有相當數量加裝至M1A2戰車上。

 裝甲對戰車而言是一項重要的防護設備,在面對日新月異的反裝甲武器,軍武廠商亦正積極研發更新式的防護裝備,期能在減少厚度和重量,強化抵禦力量上獲得突破性發展,在矛與盾的競爭中,能否占得先機,值得觀察。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