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1 

副刊

戀慕加津林部落
圖:林明理攝

◎林明理

 那是一個驟雨過後的早晨,大武山山腳下鳥聲此起彼伏。在一片紅嘴黑鵯響亮的叫聲中,有一隻松鼠閃著慧黠的眼神,從椰林溜到另一邊的木橋底下,被濃密的樹冠遮住,轉眼跑得無影無蹤。

 忽然,普悠瑪列車經過,在匆匆一瞥間,我瞧見了南迴線加津林段高架橋背景的蔚藍太平洋,天空滿是斑斕……那遠遠的白雲,像層疊的棉花糖。轉過身去,我快步地走向一個東排灣族的古老部落,它就位於加津林溪出海口北岸的河階地,今稱為加津林部落(Seqeciin)。很快就看到教會附近有位顯然是排灣族爺爺,手裡拎著一包鋁箔紅茶給她的小孫女吸食,小女孩看起來有點兒羞澀,但還是望著我抿著嘴笑了。

 「請問部落裡有種什麼嗎?」我上前向那位長者請教。

 「有種植小米、花生和水果,現在種得很少了。」聽老爺爺感慨地說話,就成了故事,也覺得備加親切。

 「masalu (馬沙路)!」他一邊以母語告訴小孫女,一邊翻譯給我聽。這句真摯的語言一下子就 後來又聽人說,這村裡的先民原本居住在屏東縣Pulci社,在清朝稱為「鴿子籠社」,直到日據時期改為「加津林」。村民經歷了殖民時代與一些天災,多半儉僕,年輕人也多在外地工作,生活才逐漸好轉起來。

 值得慶幸的是,過去村裡因地勢高,苦無自來水,等了很多年後,終於在今年有了自來水,讓村民既感動又興奮。

 在村裡拐了個彎,就看到一群公雞咕咕啼,有兩隻大白鵝優閒地轉進院牆裡去了。而集會所裡彩繪美麗的排灣族圖騰旁,還高掛著慶祝自來水通水典禮的紅布條,十分醒目。就這樣,在部落裡走走停停,好像生活的齒輪終於逐漸慢了下來,有一種愜意的靜謐安詳。

 經過加津林教會時,我竟然默默祈禱了,這是為部落的孩子,由衷地祝福。祝福他們常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昂首向前。

 確切說,是我想起了小時候父母給與自己所有的溫暖的幸福感。每餐吃飯時,都有家人關照著我,叫我吃菜。我想起了父親為我做的糖炒蛋,也想起了母親養的白鵝會嘎嘎叫喚,還會追著我跑。我盡可以自在地躲在瓜棚下,看著一本本父親遠從都市辛苦租借回來的小說《飄》、《簡愛》或《青鳥》……直到睡意來了,才輕輕地閤上了書休息。

 走出加津林部落,我又去了鄰近的海濱。當我看到壯闊的海洋,在蒼穹下的大武山群間隱現,那麼安靜,靜得讓我感到祥和,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不求一絲回報的愛。而我感動的心,真想擁抱這山海交織的一片藍。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