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6 

社論

【社論】強化外交同盟 肆應國安威脅

 瑞典日前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完成北約在北歐防線的最後一塊拼圖。在芬蘭及瑞典因為俄羅斯擴張與軍事威脅加入北約後,美國及北約防堵俄羅斯的同盟陣線,也正式確立。冷戰結束後,因為蘇聯共產威脅的消失,原本用於防堵「華沙公約組織」的北約,存在的必要性曾受到諸多質疑。甚至,因為西歐國家統合為歐盟後,也曾思考是否應建立歐盟自己的軍隊,使得北約存在的價值及意義,引發更多論辯。

 冷戰結束後,其實並未帶來區域和平,國際情勢從原本民主與共產集團的兩極對立,演變成區域地緣政治與利益的衝突。在文化與種族衝突導致的「九一一事件」發生後,面對恐怖分子的反恐戰爭,已成為新作戰形態。因為美國是北約的締約國,當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北約國家也跟著介入。漫長的戰後重建與綏靖,成為當時北約國家主要的軍事任務。其實,不只是阿富汗戰爭,2010年發生的「茉莉花革命」,突尼西亞獨裁者被推翻下臺,連帶影響利比亞發生內戰,在利比亞衝突中,北約部隊曾扮演支援反抗軍及避免衝突擴大的任務。

 爾後,在2014年與「伊斯蘭國」的戰爭中,北約部分國家也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參與軍事行動或提供援助。這些區域衝突爆發後,凸顯美國及北約國家的責任,因為區域性衝突的延伸而變得愈來愈大。尤其是在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全球戰略情勢丕變,北約直接面對俄羅斯的軍事擴張,更須團結應對。

 事實上,當初冷戰結束,這些脫離蘇聯陣營的東歐國家,除轉型成為民主國家,致力發展經濟之外,在安全上本就需要以同盟的方式,集結各國之力反制外來威脅。這樣的情勢,讓俄羅斯強烈感受到北約東擴的威脅,因而開始企圖建立緩衝區,或是希望重新恢復前蘇聯時期的輝煌歷史。

 俄羅斯總統蒲亭上臺後,積極強化軍隊力量,並藉由車臣戰爭、喬治亞戰爭、烏東戰爭、占領克里米亞等行動,企圖測試北約國家的態度。在21世紀的全球化時代,蒲亭以過時的「歷史主權」因素,對外發動侵略性戰爭,企圖建立個人的偉大功業。在實質占領烏東及克里米亞後,國際制裁又無效果,烏克蘭新政權看起來軟弱無力下,促使蒲亭輕忽俄羅斯民意及國際態度,貿然入侵烏克蘭,以致陷入泥淖,烏俄戰爭如今已持續逾2年,並挑起鄰近烏克蘭國家的危機感。

 專家指出,如果烏克蘭全境不幸被俄羅斯占領,鄰近烏克蘭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原先中立的芬蘭、瑞典,都將直接面對俄羅斯軍事威脅。在無法單一抗衡的情況下,各國必須強化外交同盟與軍事力量,以抵抗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東歐北約國家尋求美國及北約安全保障在所難免,因為俄羅斯仍然擁有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核武及大量軍備,在多年的窮兵黷武下,讓整個歐洲感受到戰爭威脅,必須強化軍備或尋求同盟的安全保障。

 以瑞典而言,從19世紀初拿破崙戰爭結束時,就已採取中立的態度。冷戰結束後,瑞典將原本的中立外交策略,進一步提升為軍事不結盟策略。瑞典雖曾派兵參加國際維和任務,但已有兩百多年未曾直接參戰。瑞典政府雖然與北約關係密切,也參加北約的「和平夥伴」計畫,但其人民一直反對加入北約,主要政黨也將加入北約視為禁忌。瑞典政策雖明定,需要強大軍隊以維持中立性,但冷戰後,瑞典為了減少國防支出,將軍事焦點轉向全球其他維和行動,並未加入北約。然而,俄羅斯的擴張,讓原本處於中立國家的芬蘭及瑞典,憂心國家安全可能面臨的最壞狀況,並且及早做好準備。兩年多前俄國出兵攻打烏克蘭,瑞典當年立即宣布提高國防支出,就是最直接的反應。

 即使瑞典擴大國防支出,以瑞典僅5萬人的軍隊規模,仍然難以有效防衛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區域安全帶來的威脅,瑞典民意盱衡歷史教訓與地緣政治環境,體認到必須強化外交同盟與軍事實力,才能抵抗俄國日趨嚴峻的威脅。

 當世界局勢不如過去平和,各國無不加強國力及增進友盟合作,嚇阻侵略維護安全之際,我國更應基於自助方能獲得人助的不變道理,強化軍力與國力,以展現全體國人抵禦入侵的強大決心。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