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7 

社論

【社論】精進國防自主 建構堅韌防衛戰力

 三軍統帥蔡英文總統日前主持「海軍高效能艦艇安江及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及接見「旅美加空軍子弟返臺致敬參訪團」時強調,我國推動各項國防改革,已在國防自主上看見成果。誠然,國人近年應該可以深刻感受,我國軍事裝備無論在推陳出新速度或質量上,均日新月異。這既是所有國防科研人員的功勞,也緣自政府及國人的高度支持,打造堅實的國防戰力,同時也構築了臺澎金馬防衛作戰堅不可摧的堡壘。

 雖然中共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國防自主的目標,並積極運用各種可行途徑突破障礙。在政府及國人共同努力下,取得許多難能可貴的成就,包括民國73年出廠的AT-3高級教練機,77年出廠的IDF戰機等。這些自主研發的武器裝備,證明即使困難重重,但憑藉堅定的毅力與決心,必然可以開拓出一片寬廣的天空。

 國防自主一路走來,國防部扮演了媒合資源與孵化人才的重要角色。為了擴大先進科技研究,國防部與國內頂尖大學合作,研討尖端國防科技未來發展與應用,促進國內大專院校學者專家投入國防科技研究;為培育軍事科研人才,國防部結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7大學研中心,執行多年期先進科技研究計畫,並依重點主題凝聚國內大學科研能量,系統化培育科技人才,近2年吸引參與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畫,博士生超過300人、碩士生超過1200人。

 為使國防自主成為永續性的國家政策,政府已將此一目標正式納入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89年公布的《國防法》,該法22條規定,政府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優先,向外採購時應落實技術轉移,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國防部亦得與國內、外之公私法人團體合作或相互委託,實施國防科技工業相關之研發、產製、維修及銷售;國防部為發展國防科技工業及配合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得將所屬研發、生產、維修機構及其使用之財產設施,委託民間經營。

 而為進一步有效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產業,達成國內研發、產製武器裝備及後勤支援為優先之目標,政府以落實國防獨立自主為基本方針,於108年通過《國防產業發展條例》,作為國防產業發展的基礎,強化自製能力,減少對外依賴。

 除此之外,行政院還設置「國防科技貢獻獎」,除了鼓勵科技人才投入國防科研行列,也讓隔著一層神秘面紗的軍事科技,公開呈現在國人眼前。去年獲獎的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主任林俊村,即帶領團隊克服技術瓶頸,建立反制機動變軌彈道飛彈能力,透過自主開發的主動式電子掃描相列雷達與軟體,可遠距離精準追蹤,並預估彈道飛彈攔截點位置,大幅提升系統攔截距離,反制共軍飛彈威脅,為保障國家安全,增加重要的壓艙石。

 在產官學研共同努力,以及健全的機制鼓勵下,我國國防自主成果輝煌。在國機國造方面,勇鷹高級教練機108年首架出廠,並向115年達成66架交機目標邁進;國艦國造方面,快速布雷艇4艘已於110年全數交艇、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於112成軍;新型救難艦於112年達成下水目標、高效能艦艇第一批112年完成5艘後續艦交艦;眾所矚目的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軍艦」也於去年9月下水,另海軍高效能艦艇安江及萬江軍艦也在日前交艦;地面裝備方面,105公厘輪型戰車已按進度完成原型車系統整合與作戰測評,偵搜戰術輪車則預訂於今年完成作戰測評。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我國的國防自主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共本月初公布年度國防預算,高達人民幣1兆6655.4億元(約新臺幣7.32兆元),年增7.2%,超過我國國防預算11倍。值得注意的是,中共軍事預算並不包括軍事研發、部分採購等費用。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田楠估計,中共真實軍事預算,應比官方預算高出30%至35%。鑑於中共對我威脅日益嚴峻,我國必須在特定領域保持優勢,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有賴我持續戮力推動國防自主,方能遏制中共圖謀。

 過去數十年,國軍之能夠遏阻中共蠢動,除依靠官兵戮力戰備整備,也依恃人員與武器裝備質量的領先。為持續維護臺海安全與區域和平,國防自主必須不斷精進,打造堅不可摧的強大戰力,維護國家與人民安全。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