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0 

社論

【社論】深化臺美情誼 維護區域繁榮穩定

 今年是《臺灣關係法》通過45週年,雖然臺海情勢歷經風風雨雨,兩岸關係也詭譎多變,惟此一歷經雷根、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川普及拜登等7任美國總統的重要法案,依然是美國對臺政策的重要法令基礎。

 《臺灣關係法》中詳述,美國將向我國提供「防衛設備和服務」,以「保持自給自足的能力」;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則提出,每年提供我國20億美元軍事援助,使美國對臺軍售義務擴及軍事援助層面。由《臺灣關係法》延伸出的美國軍售與保證,正是維持臺海穩定、提升我國國防武力的另一個堅定承諾。

 近8年來,美國與我國在安全與軍事關係上的強化與提升,證明《臺灣關係法》的功能與價值。然而,回顧45年前,美國曾基於自身戰略利益,聯手中共抗衡前蘇聯的威脅,暫時無暇顧及與我國的關係,引起國際社會與美國國內強烈關注,連帶讓面對共產集團威脅的亞洲各國,自立自強,持續壯大國防力量,以防止野心國家圖謀。

 美國有鑑於民主自由的神聖性,不容遭受共產集團侵蝕,有志之士不停奔走,期制定一個維持美國承諾,且視臺海狀況提供軍事援助,維護美國利益的法律依據。《臺灣關係法》的通過,維持了美國對我的承諾與保證,也節制了中共不斷擴張的軍事威脅與侵犯行動。

 更重要的是,在許多邦交國迫於中共壓力,放棄與我邦交後,我國軍備提升的管道僅能依賴少數國家,卻仍備受中共影響。例如多年前,荷蘭有意出售我國潛艦,卻在中共警告下,臨時中止;法國願對我出售幻象戰機、拉法葉級巡洋艦,但其間涉及軍火商與相關國家高層的利益糾葛,目前已中斷臺法之間的軍售管道。

 我國軍事現代化的軍購管道,如今只剩下美國。即使有數任美國總統為了維持與中共的交流與關係,曾遲滯對我部分軍售項目,卻始終不敢貿然全面停止。其中主因,除美國在地緣戰略與國防工業的利益之外,《臺灣關係法》的法律依據,更是重要關鍵。

 中共政權自習近平上任後,改變以往刻意低調的政策,企圖超越美國成為國際強權,處處在全球利益上與美國爭鋒,且雙邊競爭日益顯著。美國前總統川普為扭轉形勢,恢復美國昔日榮光,加上全球經濟因中國大陸傳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開始對陸採取關稅及貿易制裁,並提出印太戰略,希望有效抗衡中共擴張,維持區域穩定,確保美國在全球各地的利益與戰略保證。分析《臺灣關係法》的內容及目的,旨在規範美國政府與我國的官方關係,確保繼續支持我國的安全與繁榮;亦可將之視為一種長期承諾,具備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意義。

 此外,拜登於今年的國情諮文中表明,反對中共不公平的經濟行為,希望確保美國先進技術勿用於共軍武器,並堅決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白宮同時公布「2025財年預算案」,共編列1億美元協助我國提升防衛能力,另編列5億美元用於補充、提供我國武器,從預算規劃中,可看出拜登政府為落實安全承諾、確保區域和平穩定之具體作為。

 平心而論,我國與美國的關係,具有獨特的歷史因素及戰略價值,面對中共企圖以武力改變國際秩序,臺美更應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其軍事威脅。不論中共採取灰色地帶行動或實質的軍事威脅,美國實踐《臺灣關係法》的具體內涵,可協助我國抵禦任何可能危及臺灣人民安全、社會、經濟制度的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脅迫。有識者更將《臺灣關係法》與其中的「六項保證」,共同列為臺美關係政策制定者的基石,為我國奠定良好的安全與政治環境,讓我國成為尊重人權、法治及以市場經濟為原則的先進民主國家。

 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前年8月來訪時,曾明確強調,《臺灣關係法》制定時的背景,就是勇氣的體現。可見,臺美關係在《臺灣關係法》架構下已蓬勃發展,更使今日的臺灣成為印太與全球的民主燈塔,具有繁榮與蓬勃發展的經濟,也是美國投資關鍵目的地與來源的科技重鎮。

 所謂「自助人助」,過去,我們需要美國的戰略協助;現今,美國需要我國半導體與晶片科技的支援,用以提升經濟發展。證明兩國必須互惠共榮,持續深化合作關係,以穩定臺海及印太地區的繁榮穩定。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