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8 

生活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見證文化變遷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帶民眾透過建築了解臺灣戰後生活文化變遷。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見證文化變遷1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見證文化變遷2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見證文化變遷3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見證文化變遷4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國民政府遷臺,臺灣生活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亦隨之改變,將昔日日式文化與在地生活融合後,形成多元發展的新生活文化,而建築實體的存在,印證了生活文化事件的真實呈現。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即日起至6月30日展出,帶民眾透過建築了解臺灣生活文化變遷。

6項主題展覽 展現時代精神內涵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探討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分為「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新生活」等6項子題,展出與建築主體相呼應的時代文化特色與藝術創作容貌。時間軸止於北美館落成於1983年的用意,強調一座現代美術館的誕生,對於形塑國民生活文化精神內涵的重要性。

 其中,「美援」呈現臺灣自1951年起獲美國經濟援助至1965年止,美援的內容除國防軍事戰略物資之外,也包括基礎建設,如工業、農業、交通、水利、電力、教育、公共衛生、公共住宅、新市鎮與都市發展,以及其他技術合作開發,援助性質廣泛,為美式現代風格移植。

 「中國復古」建築特色,以鋼筋混凝土或鋼材等現代構造為主體,外觀仿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之臺基、屋身、屋頂的三段式構成,內部雖依空間使用機能及需求規劃,仍力求外觀造形與內部機能,達成相互適應、體用合一。現今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前國立臺灣科學館),即是此種設計。

 「中國現代」則是一場由某些建築師自主發起的運動,其做法不贊成對中國傳統建築進行仿古或復古,也不跟隨西方的現代建築,而要求在擔負起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下,吸取傳統建築精髓,自主地建構中式的現代建築。

都市化過程 打造新時代生活樣貌

 1950年代末期,臺灣開始經歷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巨幅變遷和都市擴張。「在地現代」根植於臺灣獨特的現代化過程,廣泛吸收歐美日的影響,蘊蓄豐富多樣的在地建築經驗,充分展現臺灣作為東亞國際十字路口的獨特地位。另外,「非典型」跳脫常規或脈絡,與當時主流的設計思維有點突兀,不易被歸類的作品。象徵「現代」的轉化、折衷、猶豫與多元歧異。

 「新生活」則展現隨著經濟起飛與都市化,民眾生活方式發生激烈變化,財富增加和外來影響,讓民眾對居住品質的要求迥異以往,塑造了戰後臺灣新生活形態。1950年代,政府推動住宅建設,垂直居住經驗在1960年代之後蓬勃發展,包含中興新村職務宿舍、南機場公寓等,住宅中設有現代化廚房和抽水馬桶的預測設備,建築中設汙水下水道、垃圾管道等,打造符合新時代生活的「現代住宅」樣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