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6 

副刊

【墨田拾穗】人生首重立志

◎豐饒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篇》這是孔子一生教育、學術思想的總結,更是他「己立立人」的核心理念。這十二個字是孔子留給讀書人的「人生四大要事」。在孔子看來,人的一生中只要確確實實地落實這四件大事,才配稱得上是「君子」。

 這四句話,表面上看來似乎「各自獨立」,其實卻是前後相互關聯,這也是孔子提醒後進的方式。即以本章節首句的「志於道」來說,孔子認為人生首要大事就是「立志」,就像他所說「十五志於學」。從十五歲就立志於學術與教學;就因為「志於學」,才有後來「學不厭,教不倦」的孔夫子,這就是孔子「志於道」的根本。因此,我們讀這篇章句時,應先弄清楚孔子的意思才能了解本章句的意旨。「志於道」雖是首要,但須「立足穩固」始能行「道」;因為「道」是一切行為的起點,因此,孔子接著說:「據於德」,凡是不符合常理的事都不可做、不能做,這只是「德」的基本;「志於道」是人生的目標,「據於德」就是奮鬥的底限。

 也因為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人可以一事無成,但不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絕不可喪失基本道德要求;人有志向、有道德,所做的事即使對社會貢獻不大,至少是對人對己兩皆有益,這就符合孔子對一個人是否能成為「君子」的要求。當然,有志向、有道德,未必能把事情做好,在重視人際關係的現代,「人和」更是不可少的助力,在這篇章句裡,孔子告訴我們:要「依於仁」。「仁」就是人之倫常、人際相處、互動,若能在與人相處時有同理心,對待弱勢有愛心;任何事在取和予之間,都能合於禮義,就能符合「依於仁」的要求。

 人生到這種境界後,就可以追求更多的發展方向;「游於藝」就是調劑人生、潤澤生命的膏沐。我們常見到孔子撫琴的畫像,說明孔子教育學生「禮樂射御書數」的方式,卻也證明孔子的琴藝有一定水準,「琴藝」就是孔子「游於藝」的示範。在當前社會各種生活壓力交迭沉重下,許多人選擇紓壓方式不同,若在正職之外,還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才藝,也就是所謂的斜槓人生,這才是「游於藝」的現代詮釋。想要過一個富足又有趣的人生嗎?就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做起!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