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9 

副刊

杜鵑枝頭春意鬧

◎汪忠豪

 晚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無端撩撥各種心事。每到這個時節,總想就近去閒散,順道探看杜鵑是否正開得濃豔?

 近日帶孩子至附近公園遊玩,一抹爆炸似的粉紅和粉白交織的花叢吸引我的目光,靠近端詳,原來是滿開的錦繡杜鵑,那叢杜鵑像一枚綻放的巨型花火,彷彿爆炸瞬間時間凝止,被固定在綠地上。盛開的花況,讓我想起「杜鵑枝頭春意鬧」,花開滿枝頭的熱鬧情況,彷彿聽到花精靈嬉鬧的笑聲。

 宋代王令有首〈送春〉寫道:「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詩句描寫杜鵑花開,想把春日韶光強留的惜春心情,寫得一覽無遺,於是不信東風喚不回最後的春光。猶記得學生時期讀書,有一則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相傳杜宇化成子規(杜鵑鳥)唱著不如歸去的幽曲,最後啼血染紅的花叢,那花就是俗稱的杜鵑花。

 杜鵑古名又稱躑躅,在唐代韓偓〈見花〉詩裡,有段:「血染蜀羅山躑躅, 肉紅宮錦海棠梨。」詩句中的山躑躅,就是山杜鵑,是一種花形較小的杜鵑花。「躑躅」原意是徘徊、昏沉不定的樣子,據說古時游牧之人,牛羊誤食山躑躅,因其具有毒性,食後牲畜步伐昏沉會在原地徘徊,所以取名「山躑躅」。在日文中,杜鵑花的漢字亦為「躑躅」,日本安平時代起,傳統顏色中將艷麗的桃紅稱為「躑躅色」。

 我喜歡的作家曾寫說他原不喜歡杜鵑,原因不是有毒,而是花開得漫無節制,雨一來,又爛在枝頭。但他看過日本畫家橋本關雪故居前的三葉躑躅後,卻一改舊觀,認為三葉躑躅是最美的花。

 我原先對於隨處可見的杜鵑,心裡並不特別留意,但在看過「數大便是美」的杜鵑花海後,那抹滿山映紅的印象就一直縈繞心頭,每到晚春,總會探望那些在枝頭鬧春的美麗杜鵑花。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