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1 

副刊

走讀旗後礮臺

◎潘憲榮

 開闊視野、堅實礮臺與滄桑設施,連結成令人驚豔的畫面。

 造訪旗後礮臺,位於旗津北端山上的軍事據點,可瞰制高雄港海口,地勢相當險要;清領初期即在此設有礮臺及駐軍,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過後,為加強海防,擴大編裝,在大坪頂(高位)、旗後(中位)、哨船頭(低位)等三處,建立高低不同、火力強大的新式礮臺,互成犄角,建構火力網,守護高雄港的安全,現為國定古蹟;由於視野廣闊、景觀良好,融入生活美學與歷史意義的建築,吸引絡繹不絕的參訪人潮。

 行至登山口,指標右邊往旗後燈塔,左邊往旗後礮臺,沿途林木蒼翠,生態良好,耳畔常傳來鳥語啁啾,仔細一看,幾隻臺灣藍鵲在林間嬉戲,且駐且行,留意觀看山區景致,偶爾也可看到松鼠在枝頭相互追逐的畫面;山坡上有多處碉堡雖已荒置,仍隱隱勾勒出旗後山的重要性。的確,掌握戰略要域,才能掌握優勢。

 行抵礮臺,放眼望去,藍天、荒野與礮臺交疊出美麗畫面。礮臺為中西合璧的軍事建築,與山勢走向一致,呈「目」字形的布局,宛如與山丘連成一體;由南至北分為三區,北區為訓練場,寬敞的場地註記:訓練是提升戰力的不二法門;中區為指揮區,此區視野能充分掌握敵情;南區是大砲設置區,安置四門英製阿姆斯壯前膛砲,現僅存砲座拓印雄踞一方的威力;兵房、彈藥庫、補給庫遍布營區四周,整體結構相當堅固,這裡每一個視角都可捕捉歲月在陣地留下的滄桑之美。

 礮臺所有建築都相當具有特色,北區訓練場外有一座城門,入口呈現「八」字形,門額題「威震天南」,「威震」兩字雖已模糊,仍沉穩展現「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

 值得一提的是,旗後礮臺雖為軍事設施,卻融入諸多生活與文化美學,例如大門口紅磚牆上,各有一對囍字,傳送喜氣與活力;牆上蝙蝠的刻紋象徵福運興旺,臺階紋路與紅磚接砌方式也都呈現多元樣貌,不論牆面、地面都充滿巧思,精采雕琢增添柔性色彩。

 旗後礮臺的視野相當遼闊,我和內人駐足高地賞景,讓思緒放逐於山海間,收納西子灣、高雄港等美景;不禁想起詩人路寒袖(發射落日─高雄旗後礮臺):「戰事早已遠去/我仍在巍峨的山隅/以磐石的姿態/圈住一方孤寂/時時努力的儲存/每一波海浪的寓含……」咀嚼雋永詩句,讓人回味無窮。

 在歷史的長河中,保有強固的國防力量,是人民安和樂利的根基;走讀旗後礮臺,觀賞軍事設施與優美景致,體會先人的智慧與保家衛國意識,內心盪漾著知福惜福的感懷。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