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05 

戰史回顧

【戰史回顧】奧得河戰役 德軍受挫敗象盡露
 蘇聯戰車駛進羅茲。(取自維基百科)
【戰史回顧】奧得河戰役 德軍受挫敗象盡露1
【戰史回顧】奧得河戰役 德軍受挫敗象盡露2

◎温培基

 前言

  1945年1月初,德軍失去東歐和東南歐一系列國家及東普魯士部分地區,且在西線被趕出義大利中部、法國和比利時。蘇軍為盡快攻占波蘭全境,並為進攻柏林創造有利條件,在維斯瓦河和奧得河之間,與德軍進行了一場主力決戰。以下就戰前情勢、雙方作戰構想、作戰經過與檢討評析,分述如下:

 戰前情勢

 1944年12月,德軍發動第2次阿登反擊作戰(又稱突出部之役),盟軍西線攻勢受挫,蘇軍為支援西線作戰,將原定於1945年1月20日對德軍發動的攻勢,提前至1月12日進行。

 1944年12月31日,由麥克阿瑟率領的美菲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占領雷伊泰島,並隨即展開呂宋島的攻略作戰。

 雙方作戰構想

 德軍:以遲滯、消耗蘇軍戰力為目的。

 運用城鎮要塞及河流阻隔,建立維斯瓦河和奧得河之間的縱深防禦陣地;另A集團軍掌控2個裝甲師任戰略預備隊,俟狀況有利時,向蘇軍轉採攻勢。

 蘇軍:以擊滅德軍A集團軍,為柏林作戰開創有利態勢為目的。

 作戰區分4個方面軍,其中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任主力、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南、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及烏克蘭第4方面軍負責南、北側翼安全,視狀況投入主要作戰。作戰初期優先攻下波蘭、占領德軍機場,爾後迅速向奧得河前進,若狀況有利,乘勢追擊敗退德軍。

 作戰經過概要

 奧得河戰役概分為突穿攻擊及追擊作戰等2個階段,各階段作戰經過詳述如後:

 一、突穿攻擊(1月12日至17日)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

 1945年1月1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華沙以南地區發起進攻,自3個地區發動攻勢:(一)以4個集團軍、2個戰車集團軍和1個騎兵軍,從馬格努斯采夫向波茲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二)以2個集團軍加強2個獨立戰車軍和1個騎兵軍,從普拉威橋頭堡向羅茲方向實施突擊;(三)以1個合成集團軍,從華沙以北實施輔助突擊。為確保攻勢進展,以各式火砲約1萬3792門、戰車和自走砲768輛,於當日突破德軍防線,並擊潰其戰略預備隊,進抵其第2防禦地帶;1月16日,繞過北面的華沙,向波蘭要塞莫德林攻擊,並攻占拉多姆;1月17日,波蘭第1集團軍攻入波蘭首都華沙。

 烏克蘭第1方面軍

 1945年1月12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從波蘭維斯瓦河西岸,向德軍發動攻勢,在1434門各式火砲掩護下,以8個集團軍、2個戰車集團軍和3個獨立戰車軍,從桑多梅日橋頭堡向拉多姆斯科實施突擊,迅速推進到德軍第2防禦地帶。

 1月13日,在遭遇戰中擊潰前來阻擊的德軍,將突破口擴大到約60公里寬;1月15日,擊潰凱爾采地域德軍集團,並占領基埃爾策城;1月17日,從行進間強渡皮利察河和瓦爾塔河,攻占琴斯托霍瓦市,推進150公里,並占領波蘭首都華沙。

 二、追擊作戰(1月18日至2月3日)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

1月19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向德軍A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全力猛攻,造成德軍A集團軍第9軍團和第4裝甲軍團之間缺口愈來愈大,同時攻克羅茲城。

 1月22日,進出波茲南防禦地區; 1月23日,朱可夫元帥率領第1方面軍抵德軍東線最後一道防線奧得河,進展順利;1月25日,強渡瓦爾塔河,突破敵軍波茲南防線,合圍德軍6萬人,主力部隊繼續向西追擊;1月31日,渡過奧得河,並奪取西岸屈斯特林地區的橋頭堡。

 烏克蘭第1方面軍

 1月15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占領基埃爾策城,並區分2路西進。其中一路於1月23日在弗羅茨瓦夫附近渡過奧得河,繼續向西挺進;另一路在1月19日前進波蘭的古城克拉科夫,攻占卡托維茲,肅清西里西亞地區的全部德軍;1月25日,蘇軍攻占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地區,隨後直抵奧得河,建立橋頭堡;2月上旬,烏克蘭第1方面軍渡過奧得河,直抵尼斯河,開始自東面威脅德國首都柏林;2月3日,蘇軍大本營的作戰目標勝利完成,為下一階段的柏林戰役做準備。

 檢討與評析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孫子兵法》〈兵形篇〉有云:「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蘇軍在發動攻勢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不僅在兵力上有5比1的顯著優勢,且先期在關鍵的橋頭堡內,預置大量後勤物資,完成全程作戰準備。因此,蘇軍在部隊進展迅速的狀況下,仍得以維持其攻擊衝力,進出奧得河,威脅德國首都柏林。

 兵貴勝不貴久

 《孫子兵法》〈作戰篇〉有云:「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箕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故兵貴勝,不貴久」。戰爭如曠日持久,所造成消耗戰即稱不上勝利,所強調的是「速戰速決」在戰略與戰術上的重要性,惟有行動迅速,才能爭取有利契機,並取得軍事行動的主動權。

 此役,蘇軍各方面軍不斷加大攻擊正面及作戰縱深,2個方面軍同時在4個地段突破防禦,實施高速度、大縱深突擊,短期內分割並殲滅當面德軍集團。在主要突破地段上,集中使用兵力,造成絕對優勢,實施大兵團機動作戰,迂迴、包圍和粉碎被割裂的德軍集團。且提升步兵團的進攻速度至每小時45公里,機械化兵團每小時70公里,如此進攻速度,使戰役進行20多天便結束,並攻下波蘭大部分領土。

 迂直變化 獲致勝利

 約米尼《戰略論:間接路線》有云:針對「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是集中力量打擊敵人的弱點。」概可區分為「集中自己的力量」、「使敵人分散兵力」,而創造我軍有利態勢,獲取局部性效果。

 此役,蘇軍掌握希特勒不願放棄的西里西亞工業重鎮,因此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西里西亞工業區的戰鬥中,為避免與被圍德軍作戰而造成對工業的嚴重破壞,該方面軍沒有對德軍合圍,而是斷然實施突擊作戰,迫使德軍撤出工業區後予以殲滅,獲得預期戰果。

 結語

 此役,德軍從西線抽調13個戰鬥力較強的師對付蘇軍,減輕了阿登地區英美盟軍的作戰壓力。蘇軍不但摧毀德軍維斯瓦河與奧得河之間的防禦,亦消滅德軍35個師,重創25個師,向前推進約500、600公里。至此,德軍在歐洲東線戰場,僅剩東波美拉尼亞地區和東普魯士地區2個據點,德國首都柏林受到嚴重威脅。

(作者為國防大學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