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23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分散式作戰概念 提升美海軍戰力
 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近岸作戰艦(LCS 8),自2020年以來多次在南海擴建島礁周邊海域航行,或與艦載機進行海空操演。(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楊于勝

  2020年3月下旬,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美國海軍原定於今年夏季舉行的「2020大規模演習」(Large Scale Exercise 2020)延期至2021年,這是美國艦隊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和美國駐歐海軍共同做出的決定。該演習被認為是驗證海軍執行「分散式海上作戰」,以及重新調整艦隊定位的首次機會。演習順延的震撼彈,凸顯非傳統安全影響軍事角力準備,原規劃驗證「分散式殺傷力」作戰概念,失去展示舞台,不過在遼寧號航艦編隊至西太平洋和南海執行跨區遠海長航訓練後,事態出現變數。

  以攻擊力形成海上尖刺

  4月底,美軍宣布「環太平洋2020」軍演延至8月中旬,置重心於為期2週海上操演,不會舉行任何岸上交流活動,夏威夷珍珠港基地只會部署最基本的後勤人員。當前,當美海軍加派近岸作戰艦至亞洲地區,背後不僅是支撐印太戰略並執行自由航行行動,實已藉武裝升級的近岸作戰艦,以南海周邊為假定戰場,悄悄驗證做為海上的尖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是,無人艦艇成為攸關「分散式海上作戰」概念要角的演練,何時呈現正式樣態,值得關注。

  美海軍在亞太周邊海域的任務,面臨來自中共海、空軍愈來愈嚴峻的現代化進程挑戰,尤其是面對作戰船艦所呈現的大量且先進的反艦飛彈,美國海軍不再具特定優勢。再加上大型神盾戰鬥系統船艦數量的優勢,正逐漸被中共海軍追上,特別是水面艦隊載台攜彈量和陸基/岸置機動反艦飛彈能量。令人擔憂的是,南海擴建島礁軍事建設完備後的防禦能力,究竟對水面船艦具備多少打擊能力?為此,美軍加緊研製長程反艦飛彈,以滿足空射、艦射和潛射之需求。美國海軍部署於戰略前沿之作戰艦數量,仍比不上中共海軍來的有優勢,要在作戰能力上壓制共軍,必須持續在印太區域增加「獨立級」近岸作戰艦的部署。「獨立級」近岸作戰艦是美軍近10年內服役的新型船艦,採用獨特的「三體艦船」船體設計,特點是航速快、隱蔽性高,能在淺水海域執行巡邏、布雷、反潛、反艦等多種任務。除增加派遣的彈性,另一特點是增加制海作戰能量─海軍打擊飛彈。當前,近岸作戰艦已搭載海公羊飛彈系統,彌補原配置近迫防禦系統方陣快砲的不足;防空能力的強化,可攔截超音速、次音速,包括低空、掠海飛行之反艦飛彈,亦能針對敵方船艦、戰機、直升機等分別來自水面和空中威脅。

 每個作戰群均能獨立作戰

 整體戰力將原本近岸區作戰的載台,藉由模組化特點,轉型為具有遠距反艦的載台。相比過往進駐新加坡的近岸作戰艦之武器系統,此刻增派至印太的近岸作戰艦,已經不再是過去單純藉由艤裝反水雷和反潛作戰模組的載台,而是逐漸成為「分散式殺傷力」作戰概念所需的一根尖刺。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影響各國軍事常態部署和演訓,原訂2020年夏季舉行的「大規模演習」就將驗證海軍新戰術,其中便含分散式海上作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和在爭議環境中近岸作戰等概念。根據2015年1月美海軍提出的「分散式殺傷」,係對水面艦隊進行重組和重新裝配新的武器。而在「重新裝配新的武器」領域,美海軍強調要在更多載台上增設反艦武器數量,換言之,除增加派遣火力升級的近岸作戰艦,後續應還有更多水面載台配置高破壞力的武器協同出擊,以摧毀敵水面作戰艦。 

  自二戰以來,美海軍作戰以航艦打擊群為核心,全球巡弋執行戰備,然而面對共軍的東風系列反艦飛彈,迫使美海軍正視過去集中式的海上作戰模式,將不再具備優勢;以航艦打擊群的集中式作戰對上採「反介入/區域拒止」的高效反航艦作戰行動,愈發可能置航艦打擊群於敵飽和攻擊下,進而失去絕對的優勢和海上控制力,一旦航艦遭到攻擊失去作戰能力,不僅是指揮中樞,連帶影響打擊群中其他任務船艦。為避免前述戰況發生,美海軍試圖將航艦打擊群化整為零,並將非航艦編隊的作戰載台「重組」整合,亦即將多個作戰載台組成一個海上作戰群,在每個作戰群均搭配具防空、反潛、反艦之作戰艦,使每個作戰群均能獨立作戰。根據已知的「分散式海上作戰」示意架構,讓各作戰群發揮預想作戰效應的關鍵,除了統一指揮協同作戰,包括每個作戰群/每艘載台保持一定距離,以戰術數據鏈路和所有通訊手段進行情資交換,制海作戰火力升級和結合無人艦,也成為海上優勢的關鍵要素。

 構建小型水面艦艇編隊

  2019年,美國海軍和陸戰隊先後在美東、西海岸舉行以「先進海上技術」演習(ANTX)為名的驗證,2場演習針對百餘項可能對未來作戰模式產生變革性影響之技術原型進行驗證,演習內容刻意展現在大範圍海域和陸地、且通信受限環境下,應用以先進技術支撐的「分散式作戰」。值得期待的趨勢是,「分散式海上作戰」將構建一幅前沿部署具高性能和作戰能力、含無人艦船在內之小型水面艦艇編隊,作為主要嚇阻和作戰主力,而傳統航艦打擊群將保持在反艦彈道飛彈打擊範圍之外相對安全海域,藉以為前沿編隊提供監偵、預警和電子戰支援。也因前沿部署係以具攻擊力無人船艦在內載台為主,相比航艦打擊群的明顯易見,將大幅降低被偵獲機率,再藉由戰術數據鏈路,傳遞戰場共同圖像,即使分散配置,還能達到分區合擊,滿足「分散式殺傷」概念。美國海軍航艦數量已不足實現全球控制,全部採行航艦部署,不僅後勤成本過高,風險也愈來愈高,畢竟敵方以攻擊航空母艦為首要目標。

  從美國海軍於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中,隱約呈現逐步將兼具防空、反潛和反艦能力的神盾艦與其他各式載台協同作戰,藉以驗證擔負非熱區部署可行性,在某種程度下,符合「分散式海上作戰」的概念。

  維持海上作戰能力和優勢

  在2021財年國防預算需求中,美國海軍對更大量、更先進、射程更遠的反艦飛彈需求增加,說明美海軍在未來戰爭中「遠距離偵蒐」和「摧毀敵艦」之趨勢與走向。儘管2020大規模演習將延至2021年,但新概念均已於南海悄悄上演,包括從「「海上獵人號」(Sea Hunter)到「霸王號」(Overlord)無人艦分別加入艦隊訓練;無人載台將搭配火力升級之近岸作戰艦遂行戰訓驗證;兩棲攻擊艦和F-35B戰機與航艦打擊群於南海進行操演;近岸作戰艦「蒙哥馬利號」(LCS-8)和「吉佛茲號」(LCS-10),自2020年以來多次在南海擴建島礁周邊海域航行或與艦載機進行相關海空操演等。諸多戰訓作為已然成為驗證試行海軍新戰術的關鍵機會。而自2015年起,美海軍尋求發展先進反艦飛彈,突破偵測與感測部分的目標陸續達成中,在創新和技術的支持下,美軍刻正確保「進入」的能力與安全,以維持海上作戰能力和絕對優勢。

(作者為退役海軍上校)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