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07 

戰史回顧

【戰史回顧】科索沃戰爭 高精密武器試刀
 1架美國F-117戰機從義大利阿維亞諾空軍基地準備起飛。(取自維基百科)

◎温培基

 前言

 自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總統米洛塞維奇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後,科索沃民族衝突不斷升級。迄1996年,科索沃解放軍成立後,暴力衝突轉變為有組織的軍事對抗,直至北約介入,演變成1999年3月24日,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以下就戰前情勢、作戰構想、作戰經過與檢討評析,分述如下:

 戰前情勢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分裂成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及南斯拉夫聯盟等6個國家。

 1998年3月,塞爾維亞警察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區的科索沃解放軍,聯合國對南斯拉夫聯盟實行武器禁運。

 1999年3月12日,匈牙利、捷克和波蘭3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99年3月19日,北約與南聯盟在法國舉行的科索沃問題和談失敗,北約宣稱將實施武力攻擊。

 1999年3月23日,北約秘書長索拉納在布魯塞爾宣布,由於「外交努力失敗」,決定對南聯盟大規模空襲。

 作戰構想

 北約以迫使南聯盟軍隊及警察撤離科索沃,確保科索沃人民安全與人權為目的。北約首先對南聯盟實施外交及經濟制裁,迫使南聯盟主動議和。繼以空中武力,分3階段對南聯盟重要政經設施、發電廠、防空部隊及地面主力部隊,實施大規模轟炸,以迫使南聯盟全數撤離科索沃地區,並接受國際組織監管。

 作戰經過概要

 1999年3月24日早上8時,北約對南聯盟發動空襲,主要目標包括防空系統、指揮中心及部署在科索沃的軍事力量。南聯盟有7個地區的20多個軍事目標被擊中,同時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與全國總動員,並關閉所有邊界。

 3月27日,南聯盟防空部隊在首都貝爾格勒附近,擊落1架美國F-117隱形戰機。3月28日,北約將空襲推進至第2階段,由攻擊防空設施,轉為攻擊武裝部隊。

 4月1日,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境內重要交通設施,多瑙河—黑海的航運及貝爾格勒—維也納的鐵公路,均被迫中斷。南聯盟擊毀另1架美國F-117隱形戰機。

 4月2日,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駛入地中海。俄羅斯黑海艦隊河灣號偵察艦駛離塞瓦斯托波爾港,前往地中海。

 4月3日,北約以巡戈飛彈擊中貝爾格勒市中心的塞爾維亞和南斯拉夫內務部大樓。

 4月4日,北約轟炸貝爾格勒的發電廠、1座油庫和1座化工廠,以及附近的潘切沃煉油廠;此舉對南聯盟及周邊國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4月5日,北約對南聯盟空中攻擊全面升級,攻擊目標包括軍事指揮系統、地面部隊、地對空飛彈系統、防空系統、薩姆飛彈系統、汽油生產和儲存設施、無線電通訊設施、機場和機庫、軍火庫、重要的高速公路。北約於24小時內,出動戰機140餘架次,可謂單日最大規模轟炸。

 4月6日,南聯盟軍隊和警察部隊單方面停止對阿爾巴尼亞人非法武裝的一切軍事行動,但未獲北約接受。

 4月7日,美國1架無人偵察機在科索沃上空,被南聯盟防空部隊擊落。

 4月12日,南聯盟議會兩院通過政府提出的加入俄白聯盟的建議,並宣布南聯盟加入俄白聯盟。

 4月13日,北約進入第3階段空襲,擴大空襲範圍及強度,對南聯盟境內的所有軍事目標進行24小時轟炸,同時對民用設施進行轟炸。

 4月20日,美國24架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運抵阿爾巴尼亞,為地面部隊作戰做準備。

 4月26日,歐盟決定對南聯盟實施石油禁運。北約炸毀諾維薩德市橫跨多瑙河的最後1座大橋。

 4月30日,南聯盟總統米洛塞維奇與俄羅斯總統特使切爾諾梅爾金,在貝爾格勒達成政治解決科索沃危機的7點協議,但該協議遭美國拒絕。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另外提出一項政府可以使用武力迫使南聯盟讓步的議案。

 5月2日,北約轟炸南聯盟5座發電廠,造成貝爾格勒自北約空襲以來第一次全城大規模停電。5月3日,北約持續襲擊塞爾維亞的電力系統,造成大部分地區停電。

 5月6日,8國集團外長在德國波昂,就政治解決科索沃危機的一般原則達成協議。5月10日,南聯盟向海牙國際法庭遞交訴狀,控告北約對南聯盟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呼籲海牙國際法庭對北約做出判決。

 5月23日,北約用石墨炸彈轟炸尼什、諾維薩德和科斯托拉茨等地的高壓電力網,使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再次停電。5月25日,北約通過向科索沃周邊增派地面部隊的計畫,該計畫將使駐紮部隊增至5萬人。

 5月29日,南聯盟宣布接受8國集團就政治解決科索沃危機達成的協議框架。6月2日,俄羅斯、歐盟、芬蘭、美國,就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的方案達成協議,內容包括: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權及領土完整、結束科索沃衝突、短期內撤出所有南聯盟軍警部隊、北約安全部隊進駐科索沃、保證難民安全並自由的返回家園、由聯合國成立科索沃臨時管理機構等事項。

 6月5日,南聯盟軍事代表團與北約軍事代表團,在馬其頓城市布拉采,就南聯盟軍警部隊撤出問題,舉行第一輪談判。

 6月9日,南聯盟和北約代表在馬其頓的庫馬諾沃,簽署南聯盟軍警部隊撤出協議,南聯盟軍警自10日開始撤出。 

 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南聯盟分階段從科索沃撤出所有軍警部隊。

 6月12日,俄羅斯和北約部隊進駐科索沃地區。

 6月20日,南聯盟4.1萬軍警全部撤離科索沃,北約宣布停止對南聯盟的轟炸。

 檢討與評析

 天候影響雷射導引武器效能

 北約以高精密武器,對南聯盟採取大規模空中轟炸,為避免傷亡,採用「高空轟炸、遠距打擊」戰法。然因空襲前12天,南聯盟地區陰雨、雲層過低、能見度不足,大幅降低雷射導引武器效能,20%的架次皆攜彈返航。美國防部發言人聲稱,前10天出動的2700架次,只有15%執行了空中攻擊任務。

 守勢作戰 創造戰場主動

 南聯盟在北約發動空中攻擊時,加強對科索沃解放軍的清剿,掌握地面戰場主動權,致北約未完成第1階段戰略轟炸,於第4天即進入第2階段空襲,提前實施戰術目標的攻擊。然而,南聯盟的地面行動,不僅削弱叛亂武裝的力量,且打亂北約戰場節奏,增加空襲難度,使北約面臨是否派遣地面部隊的難題。

 善用地形 強化戰力保存

 南聯盟在北約第1階段空襲期間,僅出動少量戰機進行象徵性抵抗,而把大部分飛機隱蔽或分散部署在高速公路、環城路旁邊,各種防空飛彈在初期亦藏而不用。另外,雷達監視與跟踪系統只偶爾開啟,使北約部隊難以發現和摧毀。北約不斷增派EA-6B電子干擾機、B-1B轟炸機和F-117隱形戰機前往戰區參戰,說明北約對南聯盟防空系統的第1階段攻擊未達預期效果。南聯盟充分利用戰備設施,隱蔽保存和疏散部署軍事力量,充分發揮隱真、示假作為,避免戰爭初期嚴重損失,對於保護軍隊的士氣,產生重要效果。

 結語

 科索沃戰爭是冷戰結束後,北約組織首次以強大武力介入的戰事,迫使南聯盟撤軍與停止軍事行動、允許阿爾巴尼亞人重建家園,並接受聯合國維和部隊監督等條件。然而,科索沃戰爭在科技武器運用上,動用了核武器外的高精密武器,展現北約組織的軍備實力,亦標誌著高科技技術投入戰爭的形態,更加成熟和完善。(作者為國防大學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