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30 

社論

【社論】完善全民動員機制 發揮總體戰力

 「民國113年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民安10號)演習」,日前於桃園市、南投縣、彰化縣陸續舉行,以模擬「戰爭災害」為想定主軸,演練動員、救災、疏散、避難、反制敵特工等狀況。為使演習符合實戰化景況,動員軍、警、消與民防團隊計數百餘人參與,展現全民聯合戰災防救能量,驗證防衛動員計畫適切性,並深耕全民「責任一體、禍福一體」共信共識。

 我國《國防法》第3條詳述:「中華民國之國防,為全民國防,包含國防軍事、全民防衛、執行災害防救及與國防有關之政治、社會、經濟、心理、科技等直接、間接有助於達成國防目的之事務。」為達成全民國防之目的,政府每年均透過整合計畫作為與定期會報,由一級指導一級運作,將各項動員準備事項納入中央及縣市政府施政計畫,並利用演習驗證,完善政策執行。

 依照層級指導原則,會報最上層係由行政院統籌,國防部長擔任執行長,每年定期召開「行政院動員會報」,目的在檢討動員成效,並指導各級會報。其次,「縣市三合一會報」則包括「直轄市、縣(市)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及「災害防救會報」,由縣(市)長任首長,每半年召開,目的在確保計畫能滿足動員需求。

 此外,「地區戰綜會報」則分別於每年5月與11月,於本島北、中、南與外島等7個地區,由所在作戰區(防衛部)指揮部指揮官任召集人,目的在指導縣(市)「動員、戰綜、災防」運作機制;「臺閩戰綜會報」由參謀總長任召集人,每年召開一次,於年終前地區戰綜會報結束、行政院動員會報召開前實施,目的在檢視各級動員整備,協調軍、政資源分配。

 另一方面,自民國111年開始,為強化跨部會整合,國防部均定期邀集部會與地方政府,召開「跨部會協調會」,或進駐合署作業。而為驗證計畫成效,每年都會舉辦各類動員演習;其中,自強演習的實施目的,在執行物力動員演練,加速平戰轉換能力;萬安演習係驗證聯合防空等緊急事件安全防護與應處;民安演習主要目的,在強化地方政府災害搶救作為;同心演習則是結合防衛作戰計畫之重大後備人力與物力動員演訓,旨在驗證動員機制適切性。

 為有效整合災防資源,年度民安演習於全國各縣市採取「分區、分時」展開, 以模擬戰災為主軸,進行實戰化演練。值得一提的是,國防部於去年6月公布《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提供民眾面臨災變時之應變資訊,今年桃園市政府特別利用演習過程,驗證「緊急避難包」運用方式,演練中亦發送「疏散避難警報」,測試演習區手機用戶反應,不僅讓民眾感受真實災變狀況,更蒐集相關運用參數,完善社會避難作為。

 本月3日,花蓮外海發生規模7.2強震,全臺均感受劇烈震動。當時,中央應變中心立即啟動,迅速整合各部會資源,展開救災與復原工作,有效降低各項災損。析言之,地震發生後,各部門皆依照程序、步驟與要領執行任務,有賴平時縝密規劃整備與實兵演練之成效。有鑑於此,全體國人更需體悟天災無法預測,必須持恆周延準備,以行動支持政府各項動員政策,攜手捍衛國家。

 綜觀區域安全情勢,近年來中共對我統戰威脅、北韓窮兵黷武、天然災害網攻與犯罪等傳統與非傳統國家安全挑戰,皆近在咫尺,對於我們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成果,已形成嚴峻考驗。對此,國人應師法瑞士、以色列等國家「全民動員防衛」精神,秉持「自己國家自己守護」原則,提升整體防衛韌性。

 中共謀我之心未曾改變,一旦對臺動武,即是國家生死存亡之戰,務須動員總體力量,整合軍隊、民防、警消與民間等力量,於軍事、經濟、外交與內政方面,形成堅強韌性防禦體系。唯有透過不斷執行之計畫與定期演練,方能達成此一目標。我國於去年開始執行14天教育召集訓練,今年也恢復1年期義務役徵集,不僅強化部隊戰力,亦凝聚全民國防意識。

 質言之,動員整備工作並非由國防部獨自遂行,而是由政府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戮力實施,在各單位齊心協力與密切合作下,方能有效發揮整體戰力,支援災害防救與軍事戰之核心任務。今年「民安10號」演習已啟動,各類型動員演習已陸續於全國各地展開,主管機關將以務實、踏實原則,模擬實戰化演練,籲請國人除了配合相關管制與演練外,也要體諒參演單位辛勞,共同守護美麗家園。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