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0 

社論

【社論】常後一體防衛 厚植能量致勝

 國軍漢光演習實兵操演中,陸軍在臺中甲南海灘進行反登陸作戰實兵驗證,期能落實灘岸殲敵的防衛作戰構想。最值得注意的是,演習過程中,陸軍第五作戰區結合年度「同心31號演習」,擴編動員陸軍步兵104旅榴砲營,結合常備與後備兵力,共同執行泊地攻擊任務。由於這些後備兵力皆是合格認證的兵員,對於射擊火砲性能與技術皆嫻熟,演習任務順利完成,凸顯未來防衛作戰「常後結合」的關鍵價值。

 從演習中可發現,由常備、後備兵力所組成的砲兵營,在此次射擊過程,各砲班於接受砲陣地射擊指揮官命令後,即能進行「射擊、測地、觀測、通信、砲操」等組合操作,不論是彈藥搬運、確認射向、裝填與擊發彈藥,都能發揮動員訓練期間,各種專長課目密集複訓成果,最後精準命中目標區,達成火力支援作戰目標。過去社會大眾對於後備動員可能不甚了解,透過漢光演習,真實展現了後備軍人和全民力量,共同支援國軍的能量與成果。

 平心而論,由於國軍兵力規模縮減,未來如若遭遇中共的飽和式攻擊,作戰兵源是否足夠,一直是外界關心的議題。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絕不會以大規模衝突發生所需兵力,作為平時基本兵力規模。所謂「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透過常備部隊與後備部隊的制度結合與訓練,以兼顧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的最佳方案。尤其冷戰結束後,各國兵力規模大幅縮減,即使面臨一些領土主權的歷史衝突,也都會慎重考量部隊形態轉型,與兵力結構調整,強化後備動員能量。

 此次漢光演習實兵驗證,諸如戰力保存、反特攻作戰、濱海決勝演練等,皆以常備部隊的海空軍及特戰部隊為主,擔任各種層次嚇阻任務;及至灘岸殲敵,進入保鄉保土的作戰階段,面對中共外線作戰不同威脅方向,現有常備部隊規模及守備,可能難以面面俱到,必須強化後備部隊的動員與訓練能量,方能建構有效嚇阻的龐大能量。此次第五作戰區守備旅配合動員召集,強化砲兵營的作戰能量,可說是一次適切的驗證。

 三軍統帥蔡英文總統在表揚國軍後備部隊支援「口罩國家隊」典禮中特別指出,未來後備動員制度改革有3個方向。首先要建立「常後一體」制度,結合後備軍力各軍種常備部隊;其次是建立「後備動員合一」制度,擴大後備動員任務;最後則要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透過動員協調整合,有效落實平、戰時應變所需人力及物力。這段談話,不僅點出防衛動員在防衛作戰的重要性,更顯示政府已將動員工作及能量,提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強調防衛作戰不僅是軍事作戰;如何提高全國總力,投入戰爭準備及動員,建立強大的嚇阻力量,才是防衛作戰勝利的關鍵。

 國軍現行動員制度,係依據國家防衛作戰任務而設。因為在守勢作戰過程中,必須結合地理環境,適切調整兵力部署。唯有靈活的兵力調度,才能有效維護領土主權。面對中共可能的軍事威脅及非傳統性安全威脅,要確保國防安全,必須統合軍民資源與功能,落實全民防衛動員機制,透過政軍協同合作,有效整合國內防衛動員、災害防救、傳染病防治、反恐行動等緊急應變體系,建立綿密、完備的全民防衛體系,產生足夠的動員能量,建構國土安全網。

 經此次演習驗證,我們清楚了解,未來應本「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指導原則,強化國防部「同心」、「萬安」、「自強」等全民防衛動員演習,與「漢光」 演習結合,並依演訓目的與性質,預劃於全國或 北、中、南地區,動員中央相關部會與直轄市、縣市政府,以及國軍各類型後備部隊,演練在防衛作戰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才能深入檢討動員計畫之適切與可行性。

 綜言之,全民防衛動員並非一蹴可幾,平時就要藉由全民防衛動員體系,統合民間總體力量,兼具平時備援與戰時應援,戰時方可迅速有效支援軍事需求,以發揮支前安後與穩定社會功能,奠定防衛作戰勝利的基礎。誠然,後備部隊戰力也是國軍整體戰力一環,其運用與發揮,必須與常備部隊密切協調配合。這次守備旅砲兵營的常備結合驗證,已預示未來強化動員部隊作戰能力的方向與目標。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