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10 

兩岸論壇

【兩岸論壇】陸急抓「三農問題」 鞏固執政基礎

◎黃秋龍

 12月16至18日,中共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確定2021年「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等8項重點任務,並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好農業生產,推進農村改革和農業建設」。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不僅向來在中共「中央」決策議程中,習近平更於9月對與「三農問題」密切相關的供銷合作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有著悠久歷史、光榮傳統,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7次代表大會,亦於同月24日在北京召開,傳達習近平上揭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的批示,中共副總理胡春華也就此發表講話。中共選擇此刻重新拋出供銷合作社此塊老字號「招牌」,且高層如此重視與發表講話,顯然意在傳遞特殊政治信號。尤其,供銷合作社捲土重來,是否意謂回歸毛澤東時代統購統銷和人民公社路線?抑或用以深化習近平「中央」集權體制,意謂一場公有制經濟復歸的政治運動。即使供銷合作社也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考量;相對地,卻也隱喻著中共基層政權建設,可能存在情勢嚴峻問題。

 反映當前政治經濟形勢

 供銷合作社是為大陸農村服務的合作(社)經濟組織,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產物,在排斥私營經濟與否認一切資本剝削,而發展公有經濟所推出之經濟形式。其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1954年,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並建立成全大陸的供銷合作社系統,可謂包辦民生事務。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大陸社會主義期間,得到快速成長,並與國營商業共同「壟斷」所有生產、生活資料的「統購統銷」。固然,大陸合作經濟,在當時物資匱乏下發揮作用,雖有合作社經濟形式,從個體經濟,過渡到合作社所有制,再從集體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卻未必實現當代合作經濟內涵。包括缺乏經濟效益、經濟民主決策、出資入社、勞動自主管理、按勞力分配輔以公義價值,以及所有權由社員共享,而非由國家或公有資本取得所有權比例等。

 相對地,大陸合作經濟如此嚴格地按照計畫調配各種生產、生活資料的模式,1978年,中共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各種私營經濟逐漸成長壯大,供銷合作社也失去既有「壟斷」特權,而不合時宜。

 時序進入90年代,供銷合作社因得到中共「中央」支持,在組織體系和經濟總量上,觸底反彈。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中,即提出警告稱:「供銷合作社的問題,實質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同時新組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不僅負責研究制訂全大陸供銷合作社發展戰略與規劃,扮演農村經濟體制改善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發展對外經貿、技術合作,引進境外資金技術與先進管理經驗。從而,供銷合作社系統自2013年以來,在大陸恢復重建基層社1萬多家,使基層供銷社總數超過3萬家,鄉鎮覆蓋率從2012年的56%,提高到2018年的95%基本全覆蓋。而今,中共推進供銷合作社制度已有數年,惟現在緊抓提出要加速,顯與大陸當前面臨的政治經濟形勢有所關聯。尤其目前供銷合作系統業務,不僅覆蓋糧食、棉花、化肥、農藥、種子等物資流通,既掌握大陸最大涉農流通供銷,還承擔支持扶貧攻堅、鄉村改造等政治、經濟與創新社會治理等任務。

 涉及社會穩定戰略安全問題

 習近平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並曾表述問題層面涉及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政治經濟形勢,指出:「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可見,大陸向來存在著糧食緊缺,又複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與大面積洪災等情況下,糧食安全就成為迫切的問題。

 中共農業農村部長韓長賦,在中共19屆5中全會前夕曾指出:「『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1個5年。中共當前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糧食生產供給又面臨耕地和水資源硬約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未來糧食供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

 韓長賦並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新形勢下糧食安全戰略,…堅守『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戰略底線,為實現第2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從「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看來,推進供銷合作社,不僅在應對國際變化形勢,也在緩和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需問題。同時,並向國際傳遞特殊政治信號,亦即當中共面臨內政與外交困境時,刻在深化其集權體制,以樹立「習近平核心」權威。

 結語

 「三農問題」,從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等人,無不高度重視其與鞏固農村執政基礎,推行農業現代化之關聯性。而今推動農業現代化,既影響習近平「強國夢」能否實現,尤其對擁有9億農民的大陸而言,救濟農村即等同於戰略安全高度。再者,從經濟理論角度看來,合作經濟運動曾在歐美興起,被視為對抗資本主義剝削,以及市場失能、政府失靈的經濟形式,向來在自由民主與社會主義國家都受到重視。而今,大陸在改革開放40多年後,資本的力量,有必要藉合作制經濟形式來求得平衡。對中共統治者而言,固然沒有理由否定,然在緊抓供銷合作社工作之同時,因受大陸極左思想根深柢固影響,卻有理論復歸的難題,包括:合作社經濟作為過渡形式,未實現當代合作經濟內涵;私營經濟資本累積過程不足,城市勞工缺乏資本、農民多缺生產工具,成為雇傭勞動者,民主經濟條件仍顯薄弱;勞動者收入支出不確定性高,集資參加合作經濟困難;相較於公有制企業改制,合作社經濟仍缺乏政策與法律支持,以及良善之市場經濟條件。凡此難題,尚待科學論證與社會實踐支撐。(作者為大陸問題評論者)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