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輪型戰車高速機動 火力支援要角
義大利半人馬2式輪型戰車(Centauro Ⅱ),裝備火力更強的120公厘主砲及採用新型複合裝甲,甚至有能力取代部分主力戰車原本的任務。(取自Iveco Fiat網站)

◎李思平

 早在戰車出現之前,英、德、法等國陸軍就已在實驗並採用掛載鋼板以及裝配槍砲的裝甲汽車應用於戰場,但因輪胎越野性較差,因此在裝甲汽車之後生產,並應用履帶的戰車,反而成為陸軍的主戰兵力。

 然而履帶的最高速度與續航力並不如輪胎,無法發揮公路網的價值,而單純的裝甲汽車作戰力又太差,因此在一戰至二戰期間,各國軍方便開始測試於輪型載具上方搭載近似戰車的火力以及適度裝甲,以滿足需要高速、航程較遠,卻有能力摧毀敵偵察部隊的任務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下所催生的就是「輪型戰車」。

 相較於履帶主力戰車,輪型戰車擁有較優異的道路機動性、續航力,但攜帶較次級或同級於戰車的火力,並裝備較次級於戰車的裝甲,而此特性也為輪型戰車的任務定位和戰術運用訂出標準。究竟何種環境會誕生且發展輪型戰車?如何運用?與戰車的差異為何?則是各國陸軍研發的重點。

 因公路與兵力投射而發展

 法國是最早,且積極發展輪型戰車的國家,1931年就已在規劃可攜帶戰防砲的輪型偵察車。在法軍的思維中,偵察部隊必須善用西歐的公路網,在主力部隊(包含重型戰車)抵達前,以高速進入戰區偵察前方縱深區並快速脫離,而輪型戰車正好符合法軍需求。

 以1981年服役,搭配105公厘中膛壓砲的AMX-10RC 6X6為例,此款輪型輕戰車(或稱裝甲偵察車)在歐陸作戰時,被做為快速偵察兵力,或輕裝部隊中的直射火力支援,但在不利於部署戰車的殖民地作戰時,則常被做為主力戰車的代用品,地位類似於履帶輕戰車,且只有全採用輪型載具的騎兵團、海軍陸戰隊,才會編制配有輪型戰車的輕裝甲連(意味著與主戰車分開編制),藉此發揮輪型戰車的優異機動力。

 另利用公路之便,重視海外兵力投射的美軍,史崔克機動火砲系統(MGS)配置於特別強調機動力和部署性的史崔克旅(SBCT)裝騎營,共12輛MGS與9輛反裝甲飛彈車編配同一兵器連,並可分散到其他裝騎連或集中運用。MGS不僅確保史崔克旅可以發揮全輪型機動優勢、保有96小時內,快速部署進入全球戰區的便利性,還能為營、連級輕裝部隊提供105公厘戰車砲直射火力支援。

 南非使用經驗最為豐富

 因特殊地形和政治情勢而大量使用輪型戰車的國家則是南非,其國土幅員遼闊、地質堅硬,敵人大多為以游擊戰方式的叛亂分子,因此南非國防軍需要的是可以快速跨越長距離,在最短時間內追擊並壓制敵人的載具,而南非國防軍在多次戰爭中,也活用羚式90(Eland 90)輪型車發揮重大戰果,可說是世界上使用輪型戰車經驗最豐富的軍隊。

 目前服役於南非國防軍的輪型戰車為大山貓式(Rooikat),配備足以擊毀第二代戰車正面的76公厘高膛壓砲和長達1000公里的續航力,南非國防軍的戰術運用,如要攻擊敵方堅強的正面,使用象式主力戰車(Olifant)執行,反裝甲作戰的任務則交由ZT3獾式(Ratel)反裝甲飛彈車負責,因此大山貓式的主要任務是長距離偵察、襲擊,並在必要時對敵裝甲目標,實施機動戰術迂迴攻擊。

 以編制來看,大山貓式目前配置於純輪型的裝甲部隊之1個現役營和4個後備營中,在現役營中為連級編制,在後備營則是營級編制,與有重裝甲的象式戰車分開配置,因此能發揮全營皆輪型的機動力優勢,讓部隊可以用速度優勢,消滅叛亂部隊的人員和裝備。

 另一個因地形而重用輪型戰車的是義大利,義大利半島屬多山環境,如果敵人要入侵本土,則除海路外,只能從北方的山區道路進攻,愈早守住要道,愈能具備有利位置。因此,義軍1984年提出火力與豹1式主力戰車相同,但又具備快速機動的新輪型戰車需求。最後產製裝置105公厘戰車砲的B1半人馬式(B1 Centauro)輪型驅逐戰車,2016年備配第二代半人馬2式(Centauro Ⅱ)裝備火力更強的120公厘主砲及採用新型複合裝甲,甚至有能力取代部分主力戰車原本的任務。

 半人馬式於義大利陸軍各輕、中、重型旅裝騎營中,與偵察車混編,是偵察部隊的主戰力量,同時也在主力部隊抵達作戰區域前,發揮牽制敵部隊作用。但在箭式步兵戰鬥車(Freccia IFV)服役後,半人馬2式減少為1個裝騎營僅編配1連(14輛),而非以往半人馬1式時的3個連(各16輛混搭12輛偵察車),也顯示義軍逐漸將輪型戰車轉為火力支援的角色,快速偵察主力將是交由箭式步兵戰鬥車負責。

 上述法國、南非、義大利與美國等皆是善用輪型戰車的高速和遠距航程的優點,並作為偵察和輕裝部隊的火力支援。接下來就來探討輪型戰車的運用原則為何?以及與主戰車的區別為何?

  戰術戰法運用原則

 對於輪型戰車的運用,以美軍MGS的編制舉例。史崔克旅裝騎營兵器連的MGS和反裝甲飛彈發射車(ATGM)可集中運用或分散給各裝騎連(或機步連),並分為以兵器連為整體單位的單一運用法、分出部分排到其他單位的分駐法,以及全部分散到各單位的分散法。不管哪一種用法,指揮官必須謹記MGS並不適合獨立作戰,基本是與機步連協同,或是與配有反裝甲飛彈發射車的反甲排協同運用。

 在分散與分駐法中,MGS與機步連協同,各機步連可能會得到1個MGS排(4輛),機步連長依據現況調配兵力,可能由連長指派為預備隊,或者分派給各排運用,也可能指派1輛運兵車配合MGS排長指揮,而MGS排長再聽從機步連長命令。就如同那些需要步戰協同的環境一樣,MGS需要步兵偵察敵人位置和動向,並為步兵提供有效的直射火力支援,清除如敵堅固碉堡和裝甲車輛等威脅。

 如果是單一法,則MGS排和反甲排將會協同作戰,如遭遇到敵機械化部隊,正面主要由具備射程和反裝甲優勢的反甲排,以拖式飛彈實施火力攻擊的同時,拘束敵方部隊機動,而MGS排則利用機動力迂迴至敵部隊側翼,在中短距離內,以具備射速優勢之105公厘戰車砲攻擊敵人。整體而言,MGS或同級輪型戰車的主流戰術,將會是仰賴友軍部隊發現並牽制敵人後,再投入到關鍵點,對敵人施以火力壓制。

 與主力戰車高低配

 但因輪型戰車的裝甲防護力較弱,不適合投入正面突擊的任務,這是與主戰車的最大差別。輪型戰車的裝甲與步兵戰鬥車或一般裝甲車相近,儘管可以承受部分火力,但仍遠遜於戰車,因此在作戰中的運用方法,不能運用有如主戰車朝敵人正面突擊,而是依靠快速機動力,靈活運用,達成生存性與火力並用的戰術功能。

 輪型戰車在各國甚至不同戰場與戰術情境中,都是以機動力為根本,運用快速移動,發揚火力方式,執行偵察、搜索、警戒等任務,至於防護力則僅是維持基本的生存性之用,此乃原始設計所致,因此指揮官必須謹記此原則。美軍已對史崔克裝甲車加裝標槍飛彈及主動防護系統,為未來輪型戰車性能強化重點,戰場上主力戰車與輪型戰車高低配,成為裝甲火力的最佳搭檔。    (作者為軍事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