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29 

社論

【社論】傳承黃花崗精神 堅定愛國信念

 今天是青年節,青年2字,意義非凡。110年前的此日,為了推翻滿清腐敗政府,年輕有理想的黃花崗志士,浩氣凜然、慷慨赴義,用生命實現救國救民大業,拯救人民於水火,凸顯青年乃掌握時代巨輪的推手;此與近期投身戰備任務訓練的官兵,實則信念一致、彼此息息相關。

 析言之,中共謀我甚急,國軍戮力戰訓任務,犧牲奉獻,矢志保衛家園的精神,與昔時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適相呼應。全體官兵更應效法先烈「以天下人為先」精神,服膺憲法職責,砥礪忠貞信念,秉持繼往開來豪氣,以垂千秋。

 發生於3月29日的「廣州起義」,也稱為「黃花崗之役」。革命志士黃興、林覺民、方聲棟等人,明知寡不敵眾,仍未卻步,懷抱「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擔當,兵分多路進攻兩廣總督衙門;最後雖壯烈犧牲,但所展現之氣度與膽識,奠定後續辛亥革命成功基礎。民國成立之後,政府特別將這一天定為青年節,旨在期許有志青年,承襲「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志節熱情,就像人人熟知的林覺民在《與妻訣別書》中所述,「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字裡行間,代表的意涵,就是希望能將「小愛」,昇華為對國家的「大愛」,擔綱國家中流砥柱。

 歷史與現實不斷告訴我們,「長江後浪推前浪」乃社會規律,「一代更比一代強」更是青年的責任。青年有朝氣、有夢想、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希望,社會必有朝氣,軍隊更有戰力。2019年英國和美國合拍的戰爭片《1917》中,敘述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2名年輕的英國士兵接到命令,需在8小時內,越過德軍陣地,抵達戰況最激烈的前線,向當地指揮官傳達「立即停止攻擊,以免落入敵人陷阱」命令。途中,因武器彈藥有限,敵情不明、面臨恐懼幽靜之地、布滿屍體的鐵絲網及猝不及防的敵軍,身陷死亡險境,但2人抱著「不完成,毋寧死」決心,勇敢前進,最終1人壯烈成仁,另1人仍接續完成任務,成功拯救1600位同袍性命。該片將軍人勇往直前的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培養每位年輕官兵成為具責任心與積極進取之人,更是各國一致目標。

 年輕官兵有如軍隊活水,有朝一日,必成部隊中堅,最重要的是,可承襲國軍光榮戰史中,所展現之愛國信念與黃埔精神。在戮力戰訓任務,精進本職學能,維繫戰力不墜同時;更可隨時代演進,汲取創新思維,使國軍與世界強國軍隊並列,超敵且勝敵。當然,欲達致上述目標,須從各級教育中扎根,主軸涵蓋思想、武德、領導、高等教育、軍事理論等,以奠定良善基礎,與追求卓越之秉性;另為激勵主動研究與思考能力,使年輕官兵樂於發掘問題,與研析解決方案,也應由下而上,推動滾動式精進戰力。

 從歷史脈動中可知,唯有創新思維,方能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主導未來戰場。例如二戰時,德軍運用閃擊戰,橫掃歐洲戰場;第一次波灣戰爭,美軍執行地空整體作戰,創造100小時陸戰大捷;去年的「納卡衝突」,亞塞拜然運用小型無人機群與電子戰等新式武器和戰法,殲滅亞美尼亞優勢地面部隊,均讓世人目睹創新能力所創造的軍事效益。由此可知,年輕一輩不僅是學習者,更應吸收新思維,利用新方法來改善舊問題,這就是「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意義。

 國防部日前發表之最新《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內容詳細列出我國目前所面對的嚴峻環境,包括中共持續以文攻武嚇及軍事威懾,企圖從心理與軍事層面,施壓、瓦解我民心士氣,國軍身為國家安全的守護者,在信念上絕對不能有所動搖。誠如國防部邱部長言「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對岸想打多久,國軍就全力以赴,奉陪到底。」此種非凡骨氣,乃源自國軍長年教育訓練中,耳濡目染之熱血情操,方能將「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奉為圭臬。我們可明確地說,所有經過嚴格考驗與訓練陶冶的青年人,必能堅定愛國信念,擔負捍衛國家安全重責大任。

 綜言之,面對迫切的軍事威脅,身為保國衛民最重要屏障,國軍矢志禦敵,責無旁貸。在青年節這一天,我們期許年輕官兵,承先啟後,堅定愛國信念與創新思維,推動國軍成長與茁壯。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