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7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美軍基地攻防演進 爭取空優(中)
【寰宇韜略】美軍基地攻防演進 爭取空優(中)1
【寰宇韜略】美軍基地攻防演進 爭取空優(中)2

◎蔡馥宇(譯)

(接上文)

 1970至1980年 調整戰略部署

 1970年代開始,美國展開「越戰越南化」政策,從1969年駐軍54.9萬人,縮減為1972年的6.9萬人,並於1973年1月26日與北越簽署《巴黎協議》後,正式結束介入越戰。而在歐洲,隨著蘇聯核子與傳統武力持續增長,許多國家憂心美國為了避免本國遭受核子打擊,放棄對北約的承諾。

 為應對前述壓力,美國繼續採取「彈性反應」戰略,並進一步調整戰略內容與部署規劃,藉此強化核子武力與傳統兵力的嚇阻能力。當時北約傳統部隊是對華約嚇阻的前鋒,倘若傳統兵力嚇阻失敗,華約展開進攻,且在北約戰線達成一定程度突破,「彈性反應」將要求北約使用戰術核武,阻止華約擴張勢力,倘若依舊嚇阻失敗,就會展開大規模報復,換言之,使用戰略核武將是最後選擇。

 此外,當時美蘇雙方都在研發反彈道飛彈系統(ABM),但受到技術發展、價格昂貴,與1969年「第一階段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展開等限制,美蘇最後達成協議,只各自在兩處部署反彈道飛彈系統。這類軍備管制與協調作為,也被視為冷戰對峙和緩與「低盪」的具體象徵。

 即使如此,北約依舊憂心自身抗衡華約的能力,尤其擔心蘇聯可能在北約使用戰術核武後,隨即展開大規模報復,讓局勢急速升級,因此許多專家提倡「不率先使用核武」論述,建議北約強化傳統武力。

 研究焦點從核武轉向傳統作戰

 在前述背景與軍事科技發展下,歐美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末期,大量研發出新一代武器(即俗稱「第二次抵銷戰略」、the second Offset Strategy),包括更優秀的指管通資情偵監系統、早期匿蹤戰機、衛星定位系統與各種精確導引武器,而在這些武器科技發展下,美國陸軍在1976年採用新一代「主動防禦」準則,其搭配北約同年頒布的「前進防禦」準則,試圖將華約進攻限制在一定的「殺戮區」內。1982年的「空地作戰」準則,加強美軍的主動性,甚至允許己方空中兵力進入華約空域,打擊華約後續進攻梯隊,進而阻止華約製造戰區局部優勢。

 在這20年中,美軍與蘭德的研究焦點,已經從討論核子武器與核武戰略,幾乎完全轉向在歐洲大陸進行的傳統作戰行動,甚至有許多研究聚焦在武器與作戰概念成本效益分析。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轉變?此篇報告認為,除美蘇核武對峙局勢與雙方核子打擊能力變化有限外,1970至1980年代,流行的分析方法能透過定義與分析限縮議題內容,再透過量化分析,討論傳統戰爭攻防,而己方失去若干戰機,換取擊落幾架敵機的損益比計算,也比核子戰爭造成的世界末日般的巨大經濟社會損失具體的多,研究者自然更願意處理這類議題。

 在當時出現的眾多傳統作戰效益討論中,許多文章與專書都聚焦在與地面作戰密不可分的空中支援,如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1985年的專著《傳統嚇阻》中,就直言密接支援戰機提供的支援彈性,甚至超越傳統火砲,不但將跨軍種兩個兵科相比較,更凸顯當時學界將空中兵力視為拒止華約戰力的關鍵。而如何保護這些關鍵戰力,也成為1980年代相關研究的顯學,當時超過70%的報告與空軍基地防禦有關,並且探索了各種主動與被動防禦選項。

 此篇報告中,以當時3份蘭德撰寫的報告為例,討論當時的機場攻防概念。首先,1971年6月,撰寫的《遙控飛行載具的目標標定系統在敵空軍基地攻擊扮演角色》乙文中,提出透過前視紅外線系統(FLIR)與穩定可動式雷射標定系統,讓遙控載具能夠識別蘇聯前線機場機庫,進而導引北約彈藥精確打擊的概念。雖然內容仍有許多「科技上的不確定」或「有待後續發展」,但其提出攻擊敵機場的非傳統概念,尤其是遙控飛行載具的使用,更是現在的顯學。

 其次,則是1974年公布的《透過打擊敵方機場建立己方制空權之方法論研究》,其透過數學方法率先指出,攻擊敵方機場,不只可減少敵方後續戰機架次產生,還被迫因為緊急升空攔截,導致有限架次被挪用,進而導致維修延後、增加戰機與人員損耗,減少敵軍出擊能力。該文也強調,對敵方機場通信、運輸、油彈庫、機庫棚廠等設施的打擊,能進一步破壞敵基地執行航空作戰的能力。而後美軍更透過這份報告,建立「空軍基地戰區資源模擬」(TSAR)模型,完整納入戰區作戰與後勤規劃與計算。

 最後一篇報告,則是蘭德1987年的《戰機的戰術分散:風險、不確定性與政策建議》,該報告強調,3項日益受關注的基本事實。首先,北約地面部隊必須仰賴己方空中力量,確保其免於華約組織空襲,並且透過空中支援平衡華約地面部隊的優勢戰力;其次,北約空軍兵力能否有效出動,完全取決於北約空軍主要作戰基地(MOB)的生存能力;第3則是北約在歐陸的MOB,愈來愈容易受到華約空中力量與戰術彈道飛彈的打擊,造成戰力減損。

 該篇報告透過模擬敵軍各種空中打擊可能性,分析己方基地在集中單一聯隊,與將聯隊所轄機隊分散至4座獨立基地下,受到打擊後的恢復能力。報告認為,其在戰時既能減少己方基地面臨攻擊下的戰機損失,亦能有效維持戰機架次產出,該篇報告最重要的建議,是呼籲各空軍基地應關注在彈藥庫防護,以及跑道快速修復等部分,藉此維持空軍基地戰力。(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