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社論

【社論】軍民動員整合能量 肆應重大災變

 民國110年「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民安7號)演習,近期已經在臺北市等6個直轄市、嘉義市等5個縣市陸續展開。今年預定的演練課目,除了防空救護與緊急應變外,也包括擴大傳染病防治演練,增加消防單位緊急救援隊運用,擴大民防團隊與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支援救災項目。換言之,民安演習的著眼,旨在強化後備動員體系在國家緊急狀況與災害防救中,可提供的能量與功能。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社會運作仍然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無法按照例行的標準作業程序,或是將「民安演習」的演練範圍擴大。但是考量近年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化,如何結合民防、後備動員、災害防救體系,投入戰時緊急應變,維持社會穩定,確實十分重要。尤其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因為天候及地理環境不同,面對災害潛勢也有差異。針對可能發生的天然災害,早期預警部署,磨練縣市政府內部單位的整合,強化與常後備部隊的合作,已成為提升緊急應變效率的關鍵。  

 尤其,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在處理天然、人為、戰爭等所造成破壞與傷亡機制上,作法與原則往往不盡相同,雖已建構完善的應變機制,卻常常因人為疏忽,造成重大損傷。例如,近期臺鐵太魯閣號列車,在花蓮清水隧道不幸發生撞及工程車的意外,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就是典型的重大不幸事件。如就不同情境來設想,萬一該事件係有心人士為蓄意造成社會動亂所為,其所牽連的相關政府單位恐怕更多,因此並不能僅從重大車禍的思維去處理,而是要提升至國家安全層次,思考緊急應變,預防可能隨之而來的情勢變化。  

 「民安演習」顧名思義,在追求民間或人民的安全與安定,與防衛作戰為主的「漢光演習」有所不同。因此,在狀況與想定設計上,除了增加新興傳染病的處理與防治,也將演練如何有效運用消防救災資源。尤其,當各縣市政府消防機關,救援能量不足以因應現場搶救時,可由災害地所轄機關,依災害類型及量能需要,向鄰近軍事單位提出支援需求,迅速集結緊急救援隊,協助救災任務。可見,國軍在「民安演習」中,扮演支援演練角色,希望能強化國軍原有以作戰為取向的功能,將之轉移到重大事故應變,與災害防救的協助處理。  

 在民防團隊與後備軍人組織方面,這些原本設計用於戰爭時期的民防與後備組織,承平時期比較無法實施驗證,通常會在以戰爭空襲為想定的「萬安演習」中實際演練。現今的防空演習雖然仍正常演練,但僅聚焦於防空演習時人員的疏散與防護;至於因為空襲所產生的大規模破壞、社會秩序混亂、空襲衍生核生化攻擊、敵軍潛伏人員的攻擊與破壞行為、敵軍趁隙登陸攻擊等課目,其實都無法在短短30分鐘內演練。因此,在各縣市的「民安演習」中,將開始納入各縣市可能面臨的重大災害,以及可能戰爭損害,結合最新安全情勢變化,發展出實際驗證的課目。  

 近期,部分地方政府已經針對民安演習的相關課目,開始先期進行超前部署與準備,運用高科技災難通報體系,透過智慧型手機傳送災害與緊急事故通知,對可能發生事故進行演練及測試。這個通報系統的特性,是可以在短時間內,以獨立通道網路,將預警訊息傳遞至指定基地台涵蓋範圍內,所有行動用戶的手機,不會受到網路壅塞的影響。如此,將可以立即通知民眾疏散、避災,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類似的預警功能,不僅可以運用在民間應變能力,也能夠與軍隊資通系統整合,擴大軍民協調整合。在演習中,如果能夠充分運用民間的力量與資源,因應與反制戰爭及重大災害衝擊時,必能減少常備部隊的負擔,投入第一線國土防衛任務,提升國防安全能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有效運用民力,今年演習規劃擴大參與,在地方政府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指揮下,有效運用遍布全國的民防團隊與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執行災害預警、警報的傳遞、人員疏散、搶救、避難勸告、災情蒐集及損失查報等救災事項。以國軍與桃園市政府的協同演練,國軍第三作戰區即派遣陸軍步兵、化學兵、工兵及資通部隊等參與,充分展現軍民聯合災害救援能量。對於強化軍民整合,因應戰爭時期的各種緊急事故,將有實質性的助益。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