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下)
 透過改變現有無人機隊培訓與組織架構,將有助美軍強化無人載具優勢,提高戰力。圖為美國空軍MQ-9無人機與第432飛機修護中隊。(取自DVIDS網站)

◎李 妤(譯)

(接上文)

 建議二:飛行員應有新專長號碼

 無人機操作與傳統戰機駕駛存在巨大差異,美國空軍因此在2010年創建新的空軍專長號碼「18X」,且無人機與傳統人員駕駛的飛機飛行員與操作員,亦不能相互支援。隨著美國空軍創建新專長號碼,也得以培訓出一批「18X」資深教官,進一步強化無人機隊組織與培訓管道的獨立性,同時創造有別於既有空軍單位的發展性。

 建議三:解決軍官與士兵階級代溝

 從美國空軍與陸軍飛行員軍階差異發現,此舉恐使軍官與士兵間產生代溝,儘管各軍種本來就有屬於自身的軍種文化存在,包含士兵與軍官間權限、任務性質等都有差異。但隨著RPA飛行員與感測器操作員人數持續不足,美軍或許可以考慮,藉建立RPA專業單位、新專長號碼等,進一步重塑軍種文化。此外,由於現代遙控無人載具領域具備高度專業,可能打破傳統軍階鴻溝,透過新專長號碼,將操作員、無人機後勤人員加以分門別類,也將更有效率進行人力分配。

 建議四:新的在營作戰與訓練模式

 無人機飛行員培訓的優勢在於,幾乎可以完全使用模擬機進行,大幅降低成本與硬體耗損,甚至部分硬體設備只有在任務時才須動用,平時儲放機庫內,降低使用維護成本。但RPA在平時仍具有展現對盟友承諾、嚇阻敵方,以及執行情監偵任務的重要功能,或與盟友及夥伴國家進行例行演訓等。

 由於RPA任務性質與部署情況的差異,應針對RPA設計專門在營作戰與訓練計畫,也為其他軍種未來無人載具單位奠定基礎。儘管目前美國空軍已有針對RPA在營作戰與培訓流程,但尚不完整,尤其在RPA執行長時間空中情監偵任務,或派駐中東地區等海外,在高作戰節奏的部署中,人員將難以在個人生活、培訓及任務執勤上,取得平衡。

 隨著部分RPA類型在非戰時的利用率低,五角大廈勢必針對此類無人載具的部署時間與計畫進行調整,才有助降低成本與增加效益。

 建議五:利用AI自動化優化後勤保養

 遠距遙控無人飛行器的後勤維護需要大量人力參與,MQ-1與MQ-9維持戰鬥空中巡邏線(CAP)時,有半數以上機組員為後勤維修相關人員,由於無人機的特殊性,維修人員一般在第一線接觸無人載具本身,且因為不涉及機組人員安全,在不影響生命及財產損失情況下,維修人員會以較低安全係數方式,進行無人載具維修工作,以求盡速恢復飛行任務。

 人工維修仍是無人飛行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可以透過預測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與人工智慧(AI),對遙控無人載具的後勤維護程序進行優化。同時,利用自動化機器人進行例行的維護工作,但若要以自動化維修,在設計無人載具時就必須加以考量。由於無人載具本身能夠確實記錄大量遙控數據與系統性能耗損等,這也有助透過人工智慧進行例行維護,或損害預測,成為無人系統的一項後勤優勢。

 建議六:提高自動化 降低人力負擔

 近年來,美軍將自動化程序,納入一般有人操作飛機與無人飛行系統中,尤其在無人機非執行任務期間,或不須人工介入的時候,自動化成為一大利器。目前美國陸軍已從MQ-1自動化起降上,獲取豐富經驗,並經常利用自動起降系統,降低人員操作負擔。但美國空軍在採用自動起降系統上,接納速度較慢,一旦空軍願開始放寬採用自動化起降與遠距遙控滑行,勢必有助降低無人飛行系統機組人員的負擔。

 此外,若提高自動化程度,例如透過點擊介面操控,而非操縱桿及油門方式,也將有助減少飛行員與感測器操作員負擔,甚至將兩者角色合一,降低人力需求;如此也有助單一人員,同時操作多架無人機。

 目前進行情監偵任務的無人機運作模式,需要至少1名飛行員及1名操作員,但此模式並無法有效利用無人機優勢。美國空軍應考慮在可能情況下,提高自動化系統介入程度,使單一操作員可以同時駕駛1架以上無人機,藉此有效利用遠距遙控無人飛行系統的優勢,並降低人員比例。

 建議七:降低延遲通訊情況

 儘管提高自動化可以降低RPA機組員人數,但在短期內,無人載具仍必須仰賴一定人力維持運作,因此,人員與人員間、或人員與載具之間的遠距遙控通訊系統至關重要。目前典型的RPA通訊,仰賴任務控制組件(MCE)人員透過光纖網路,與任務區的衛星地面站聯繫,信號傳送至距離地表3.5萬公里同步軌道上的衛星,接著再傳送到無人機,儘管傳遞時間短,但仍有延遲情況。

 部署在低地球軌道上的新衛星,例如SpaceX公司的「星鏈」(Starlink)小型通訊衛星,由於距離地表更近,能夠有效降低通訊延遲狀況。美軍若透過低軌道通訊衛星,將能進一步強化通訊效率,並降低對發射維修組件(LRE)的人員需求。

 建議八:考慮改變RPA組織形態

 在1947年《國家安全法》與1958年《五角大廈組織法》規範下,美軍由各軍種與作戰司令部組成,各軍種肩負自身組織、訓練與武裝等,作戰司令部則負責統籌各軍種執行作戰任務。鑑於此分工,各軍種在內部組織、培訓等,具有高度自主性,並進一步向作戰司令部提供所需戰力。

 儘管各軍種存在不同部署單位,例如美國陸軍的旅級戰鬥部隊(BCT)、美海軍的航艦打擊群等,但美國各作戰司令部通常根據演訓或任務性質,限縮各軍種參與規模。例如部分演訓中,陸軍可能只派出旅級戰鬥部隊中,特定營級部隊,海軍則派出航艦打擊群中,數艘航艦支援。美空軍針對RPA機隊也採取特定編組方式,此舉恐使不同機種無人機獨立區分,限縮聯合作戰機會。

 美空軍應考慮將RPA中隊統合在特定飛行聯隊之下,甚至組建針對無人機隊的主要司令部,如此將有助不同機種RPA整合,投入大型演訓或作戰任務中,發揮無人機重要戰力與優勢。

 總結

 五角大廈目前的國防戰略,在有限預算下,要求當前武裝部隊具備更長程、持久,又能快速適應各式作戰環境的武器與編組,以應對敵方灰色地帶作戰等衝突狀況。有限預算,欲達成上述目標,有賴透過創新高科技技術,以及組織改革。而美軍遠距遙控無人系統特性,有助五角大廈達成上述目標,但在缺乏現有RPA編組改革,以及戰略革新下,難以發揮無人載具應有的巨大潛能,包含降低營運成本、減少人力負擔等。因此,應考量RPA特殊性質,透過專業組織編組,強化RPA人員培訓與改革部署輪調模式,以及強化對RPA的自動化程序,才有助發揮RPA潛能,滿足美軍目前預算有限,卻要求強化戰力的國防戰略。(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