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5 18:17

即時文教

中研院科普專書《研下知疫》 19篇科普文探討世紀大疫
中研院科普專書《研下知疫》 , 20名學者溯古追今探討百年大疫。(中研院提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出版《研下知疫:COVID-19的人文社會省思》實體專書今日正式上市,去年疫情爆發之初,邀集20名人文社會學者撰寫19篇科普文章,從歷史回顧、世界衝擊、本土挑戰3個面向,溯古追今探討百年大疫,盼在抗疫期間為臺灣社會增添知識能量。

 《研下知疫:COVID-19的人文社會省思》主編陳熙遠表示,此書薈萃各方心血,涵蓋範圍從臺灣延伸到亞洲、歐美乃至世界,時間橫跨千年,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盼能用做為「敲門磚」,成為串接已知、探索未知的起點。

 中研院表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康豹發起「COVID-19人文社會科學短期研究小額補助計畫」,此乃中研院第一個數位、實體出版協作的示範案例,號召院內20名人文學者發揮學術專長,針對疫情進行數據分析、問卷調查、針砭時事、反省法規或從文學及歷史中得到啟發,進而撰寫19篇科普專文集結成實體書。

 中研院介紹,書內展現中研院內人文學者積極回應社會需求,從不同視角理解並反思疫情的社會文化面向,包含社會所副研究員蔡友月收集28名臨床醫護人員的口述史與生命史,敘述第一線醫護人員如何面對COVID-19的污名、心理壓力、醫療系統感染的風險,以及病毒傳播的死亡威脅。另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詹大千藉由17國本土病例資料及人流數據,回推「社交距離政策的有效性」;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則以「狼來了與替罪羊」,省思臺灣在COVID-19 恐慌下的集體反應,如何造成制度性的污名排斥現象。

 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在「貧富之疫:全球傳染病與所得不平等」一文中,關注貧富差距與疫情傳布的相互影響;經濟所副研究員楊子霆分析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挑戰,並探討新經濟模式的可能樣貌。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在COVID-19挑戰人類知識邊界之時,「戰勝恐懼的唯一解方是獲取知識」,包含了解病毒如何傳播、致病及演化,並透過疫情重新省思人們與社會、國家及環境的互動關係,得以彙聚力量,以行動迎擊。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