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5 

社論

【社論】居安思危防未然 軍民動員衛家邦

 年度「萬安44號」演習,今日配合國軍「漢光37號」實兵演習,於全國各縣(市)採分區同時方式舉行。兩項大型演習於同一天舉行,目的在使演練更為擬真與實戰化,有效強化國軍執行防衛作戰能力,提升民眾防空避難熟練度,更可深植「居安思危」觀念於全國軍民心中。

 近來,中共以武力犯臺野心加劇,在敵窮兵黷武、大肆擴張軍備之際,我軍民同胞唯有隨時保持憂患意識,全島一心,強固國防與心防,並周全敵可能隨時進犯之整備,方能遏止入侵,打贏勝仗。

 為強化全民防衛動員成效,此次萬安演習期間,國防部與民防單位共同導入數位化資訊系統測試。除提前指導各縣(市)政府運用文宣、海報及大眾傳播媒體,宣導周知,更鼓勵民眾詳讀「警政服務APP─防空疏散避難專區」內容,掌握最新資訊。

 在防空避難情報傳遞與警報發放方面,由民防管制中心於各地發放防空警報,以及發送「空中威脅告警」警訊,提升警報涵蓋率。整體而言,此次演習雖未執行人車管制,但就民防常識建立與警報傳遞數位化等規劃上,有重大突破,也為強化國人危機意識,提升全民國防體系,邁進重要一步。

 鑑諸過往戰史,因缺乏憂患意識而招致重大災難案例,比比皆是。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值日本於二戰期間大舉進犯太平洋,然美國上下皆認珍珠港易守難攻,且距日本數千海浬,絕不可能遭受攻擊,全島官兵毫無戒心,忽略相關徵候,終致重大損失。另一值得省思案例,則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雖然戰前兩國已歷經多起外交紛爭,但科威特並無警惕,短短2天即被完全占領。

 反之,因舉國具備居安思危觀念,繼而救亡圖存之案例,亦所在多有。世人熟知的瑞士,二戰時雖即已成為永久中立國,但始終保持全民皆兵與「總體防禦」嚇阻戰略,終使德國納粹放棄將其吞併野心。以色列強大的護國信念,更令人津津樂道;自建國後,歷經大小戰役無數,卻一次次轉危為安,甚至能以一國之力,獨力對抗整個阿拉伯世界,迄今屹立不搖,即在於全民皆兵與強大的生存意志。就前述案例可深刻體認,愈是處於無敵國外患的安逸環境,愈須具備危機感,唯有對國家前途常懷憂患意識,方可避免遭入侵而亡國之厄運。

 國防部日前公布的《中共軍力報告書》,揭露共軍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日趨完備,對我「多維雙超」、「立體登陸」作戰能量持續提升,尤其資通電作戰能力,已具備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硬殺電子攻擊、通信阻絕與遮沒能力,並可結合網軍啟動有線、無線的全球網路攻擊;同時初步具備癱瘓我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能力,威脅甚鉅。是以,身處如此極端威脅,全國上下對國家安全之維護信念,不容絲毫鬆懈。

 所謂「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危機就是轉機」,面對中共持續文攻武嚇,適可讓國人隨時心生戒慎,並體悟要想安居樂業,則必須謹守「居安思危」觀念,團結向心、不容懈怠,唯有做好萬全整備,才能安度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須知,要深植憂患意識於全民,具體作為,在於全民國防的落實;當前國防議題攸關全面,亦即總體能力的較量,無人能置身事外。近年,新加坡訂定軍事、民防、經濟、社會、心理與數位防衛,並依此區分國家防衛分工與動員機制,更將2月15日訂為全民防衛日,就是希望全民皆具備居安思危之心,時時懷抱憂患意識。

 而我國訂定之《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係透過精神、人力、物資經濟、交通、財力、衛生、科技、軍事等8大部會級動員會報,以結合行政組織運作,規劃完整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體系。更重要的,是訂定《全民國防教育法》,透過教育方式,系統性教導全民國防相關知能,讓每位國民體認國防的重要性,方能在國家遭逢威脅時,順利投入全民防衛動員體系,克敵制勝。

 《左傳》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完全呼應《孫子兵法》所言「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意即須創造條件,使自身不被敵人戰勝,並等待可戰勝敵人的機會;此一條件即是「居安思危」觀念,唯有凝聚軍民關注參與,同舟共濟,方可確保國家安全。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