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4 

社論

【社論】凝聚民主自由共識 抗衡中共威脅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3國國會友臺小組主席及國會議員日前首度聯合組團訪臺,蔡英文總統接見訪問團時表示,臺灣願意和歐洲朋友一起捍衛共享價值,確保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本月2日蔡總統出席亞洲首度由非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GP)會員國舉辦的「2021年開放國會論壇」開幕致詞時,再度重申此一立場。可見在我國積極強化國防因應中共威脅時,自由民主普世價值已成為對抗中共的最堅強軟實力。

 幾乎就在立陶宛等波羅的海3國國會議員訪問我國同時,一個接一個來自歐洲的外交捷報陸續傳回國內。首先是法國繼參議院5月通過「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工作」決議案,歐洲議員拉古斯曼上月帶領歐洲議會研究外國干涉歐盟民主進程(含虛假訊息)特別委員會官方代表團訪問我國,法國國民議會日前再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將臺灣納入國際組織轄下工作及多邊平臺」等決議;接著是荷蘭眾議院上月先後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籲請荷蘭政府不接受中共片面改變臺海現狀,以及敦促歐盟支持立陶宛加強與臺灣發展關係兩項動議;最新的喜訊則是愛爾蘭參議院本月1日通過包括堅定支持臺灣政治自由、重申反對以武力解決兩岸分歧等5項挺臺決議。

 在我國遭受中共升高威脅之際,這些來自歐洲的挺我聲音格外具有意義。因為,鑑於歐洲國家與中共的貿易關係日益密切,這些國家過去為顧及經濟利益,多不願與中共正面衝突,特別是在兩岸問題上,對中共的政治與經濟顧慮,形成歐盟對中共採取務實謹慎態度,但此一態度近來已發生明顯變化。

 歐洲議會10月通過首份對臺關係協議「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決議,要求歐盟深化與臺灣夥伴關係,包括將臺灣的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為「歐盟駐臺灣辦事處」及啟動投資協定程序等;在對臺議題上很少明確表態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之前聯名寫信給歐洲議會和歐盟國家議會部分議員,就立陶宛宣布與我互設代表處遭中共批評表達關切,稱中共針對歐盟成員國的施壓不可接受。

 國際間改變對中共立場及公開表達對臺海安全的關切,歐洲並非個案。之前幾乎從未碰觸臺海議題的南韓,其國防部長在本月2日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會後發表的共同聲明中,首次提及臺海問題,強調「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上述相關國家和組織非尋常的政策變化,加上美國、日本、澳洲等對我國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顯示國際反「中」挺臺的氛圍已經形成,我國在國際上的精神盟友日益增多。

 深入分析造成此一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中首要原因是我國與自由民主國家擁有共同的價值。在公開表達對我國支持的國家中,幾乎普遍可以聽到的聲音,就是我國是自由民主國家,且為對抗專制威權的前沿,對臺灣的威脅就是對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威脅。因為同樣擁抱自由民主價值,也知道自由民主並非從天而降,讓我國普遍獲得國際支持。例如立陶宛之所以力抗中共軟硬兼施壓力,堅持與我國互設代表處,誠如蔡總統所言,是因為「深刻了解民主的得來不易」,這種共同經驗促成強烈的情感結合,不是中共的金錢攻勢和威脅利誘所能改變。

 其次,國際對我國的支持並非只是出於同情,也來自我國的不懈努力與優異表現。近年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特別是在半導體製造的關鍵地位逐漸為世人所知,我國防疫政策的成功也受到普遍稱許,這些成績進一步轉化為國際支持力量,例如法國國民議會通過「將臺灣納入國際組織轄下工作及多邊平臺」決議,其中原因之一即是「肯定臺灣在抗疫及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認為臺灣被國際組織排除在外,危害國際社會的利益」。

 最後,國際支持我國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對中共殘害民主人權與霸權主義。近年來,中共侵害新疆少數族群及打壓香港民主,加上在臺海、東海、南海與印「中」邊界進行的戰爭邊緣行動,讓各國警覺中共對人權與區域和平的威脅,因而加大對中共的反制力道。

 中共的崛起導致國際關係與秩序的變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自由民主與人權普世價值,已成為凝聚國際力量的重要關鍵。美國本月將舉辦的「民主峰會」即是一大信號,我國也受到邀請。因此應強化與善用此股力量,讓我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連結在一起,成為抗衡中共威脅的有力後盾。

:::

PDF電子報紙